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邮储银行洪雅县支行落地四川行内首笔工业厂房建设贷款
2025年10月16日 09:5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6日电 (吴雪梅 谭新)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经济大盘的决策部署,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眉山市分行加强对当地制造业实施中长期贷款,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洪雅县支行作为其下辖一级支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上级行要求,加大对中小型制造企业金融需求的政策倾斜和各项业务支持。

  及时落地厂房贷款 漂亮新厂房建起来

  走进位于洪雅县食品产业园区的四川和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老厂房一墙之隔,一栋四层楼的新厂房映入眼帘。整座厂房漂亮气派,设计布局现代智能。

  “这座新厂房能建起来,邮储银行可以说帮了我大忙。”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甘启彬一番感激之言发自肺腑。在他眼中,这栋面积超1.6万平方米的新厂房犹如自己的孩子,让他创业15年以来在事业上跃升了一个新台阶。

  和盛新材料公司主要从事食品包装材料制造,作为盐业包装定点生产企业,该公司一直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导致不敢接受大订单和急订单,由此损失了较多的客户资源,拿地修建厂房扩大经营已经迫在眉睫。

上门沟通,了解需求。邮储银行洪雅县支行供图

  邮储银行洪雅县支行客户经理邵摇星介绍说,和盛新材料公司是该行已合作多年的存量客户,以往合作金额为200万元的小微易贷。2023年8月,获知企业已获批拿到修建新厂房的土地,便第一时间上门与公司负责人进行多次沟通,了解资金需求。

  “当时由于企业自身资金不足,而近几年建筑行业的不景气导致建筑商也不愿意过多垫资,因此企业只能选择按工程进度支付款项,资金需求一时较为急迫。”邵摇星说,再加上企业以及企业主名下无其他抵押物,短期大额融资较为困难,小金额信用额度融资又无法满足客户资金需求。

  据邮储银行洪雅县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仔细研究行内产品制度以及管理办法后,了解到总行目前正在大力推广“小企业工业厂房建设贷款”业务,但在当时四川地区并未获得业务授权。通过向眉山市分行以及四川省分行汇报后,决定兵分两路:一是由省分行向总行申请该项业务授权,第二是第一时间收集客户企业经营资料以及在建项目资料,开展前期申请及调查,做好业务上报准备。

  2023年10月19日,洪雅县支行终于获得业务授权,最终于当年12月12日取得2000万元的在建厂房抵押贷款授信批复,2024年分批次累计投放1980万元。这笔工业厂房建设贷款期限为10年,还款方式为按周期付息,按还本计划还本,该方案在把控好客户风险情况下能有效满足资金需求和资金归还计划。今年,和盛新材料公司新厂房已竣工投用。

  据悉,该笔贷款是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首笔小企业工业厂房建设贷款。完成这笔贷款后,去年6月,邮储银行洪雅县支行在该园区授信第二笔2400万元的在建工程贷款。“在建厂房抵押贷款像一把尖刀,直指企业厂房修建过程中无正式产权证抵押的痛点,及时为企业缓解了资金难题,为中小微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该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切实践行普惠金融 服务本地小微企业

  “普惠金融服务城乡,让金融服务没有一点距离!”洪雅县支行相关负责人说。邮储银行洪雅县支行坚持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切实践行普惠金融,为当地小微企业提供及时高效、实实在在的金融服务。

  具体而言,该行不断创新信贷金融产品:一是积极推出“小微易贷”线上贷款产品,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满足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资金需求;二是主动学习行内普惠贷款产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企业扩建、改建提供特色化在建工程贷款。

  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该行执行优惠利率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给予利率下浮,减少企业利息支出;同时减免部分中间业务收费。并时常主动深入小微企业聚集区域,与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企业融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该行还为当地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除贷款业务外,还为其提供结算、代发工资、财务顾问等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近年来,邮储银行洪雅县支行积极落实服务小微企业成效明显:2023年小企业贷款增速28.5%,2024年达到34.6%,累计贷款结余超4亿元,有效缓解了当地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从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带动了当地就业,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邮储银行洪雅县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行将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民生类、制造类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响应国家普惠金融政策,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企业提供票据、代发、结算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大力提升企业金融覆盖度。(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