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突破!黄龙跻身IUCN绿色名录,成中国首个获此殊荣的世界遗产地
2025年10月16日 19:1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6日电 2025年10月,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主办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WCC)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盛大启幕。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首次登上这一世界级舞台,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在自然保护领域的卓越成果,书写中国自然保护地走向世界的崭新篇章。

大会现场。黄龙景区管理局 供图

  首次亮相全球舞台:分享“保护与发展共生”经验

  本届IUCN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以“为变革性保护注入动力”为主题,聚焦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黄龙受邀参会,本身就是国际社会对其生态保护工作的高度认可。

  10月10日,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守护绿水青山共享生态文明”边会上,黄龙管理局副局长黄仕海发表题为《平衡与共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的生态保护与实践》的主旨演讲,系统阐述了黄龙如何以“保护与发展并重”为核心,通过深化科研合作、推动社区参与和发展旅游,实现生态、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这是黄龙在2025年7月正式加入IUCN绿色名录后,首次在全球顶级自然保护平台上发声。

  荣膺绿色名录认证:刷新中国世界遗产地国际高度

  10月12日,大会迎来颁证仪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办公室主任丁多·坎皮兰(Dindo Campilan)博士亲手将“IUCN绿色名录证书”授予黄龙。至此,黄龙在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双重身份后,再添国际重磅认证,其生态保护与管理的卓越成效,再次获得全球权威认可。

  IUCN绿色名录是全球自然保护地的最高荣誉之一,旨在推动以保护地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IUCN绿色名录设立17项严苛国际标准,从“规范治理、科学规划、有效管理、显著成效”四大维度全面考核保护地综合实力。自2024年启动申报以来,黄龙团队以国际标准为标尺,深度梳理保护成果,历经多轮国际专家文件评审与实地考察,黄龙最终凭借无可争议的综合实力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首个以“世界遗产地”身份入选IUCN绿色名录的保护地。

  贡献“黄龙方案”:为全球保护事业注入中国智慧

  此次黄龙亮相IUCN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并斩获认证,意义远超一份荣誉——它标志着黄龙的生态保护管理模式正式获得全球权威认可,更让“黄龙方案”成为全球自然保护发展的重要参考。

  从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到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再到如今跻身IUCN绿色名录,黄龙走出了一条高海拔地区自然保护的特色路径:在管理体制、智慧监测和保护网络构建三方面构筑出高海拔地区旗舰物种保护模式;开展科学研究和应用示范,揭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的钙华景观渐进退化机制,创新钙华景观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有效缓解了环境变化对遗产要素的冲击,开创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遗产要素保护“黄龙模式”;更在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中找到最优解,通过生态补偿、绿色就业等举措,实现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发展与民族团结双促进,这些凝聚着中国智慧的实践,为全球保护事业和社区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黄龙方案”。

  此次亮相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并斩获认证,既是对黄龙坚守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科学治理的充分肯定,更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面向国际的优秀范例。站在新的起点上,黄龙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持续提升生态保护与管理水平,在守护地球生物多样性、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中,贡献更多来自中国的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