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公益科普活动走进特殊学校 共筑“无障有爱”疗愈花园
2025年10月28日 21:2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8日电(王爵)为深入践行公园城市“以人为本·全龄友好”的理念,10月25日至27日,“缤纷花卉扮靓社区·芬芳知识润泽校园”系列公益科普活动,在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举行。

  据悉,该活动由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指导,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主办,成都市花卉协会协办。本次活动以“共建与疗愈”为核心,为特殊儿童群体量身打造,可感知、可互动、可归属的户外课堂。本次“缤纷花卉扮靓社区·芬芳知识润泽校园”系列公益科普活动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从“为孩子们建花园”演变为“与孩子们共建属于他们的花园”的理念转变。

为特殊儿童量身打造的无障碍花园。成都市花卉协会供图

  据主办方介绍说:“我们提前一个月让专业的园艺团队与学校深度沟通,充分理解视障、听障、智力障碍等不同学生的感知模式与行为特点,最终才打造落成这样一个“疗愈花园”,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定制化无障碍花园空间。”花园内,多材质的触感路径代替了单一的平坦路面,引导孩子们用脚底感知世界;结合盲文与凸起图形的标识牌,成为了视障学生探索自然的“眼睛”;“听筒”与振动装置则将细微的自然之声放大、转化,让听障学生也能“听见”风吟、“感受”虫鸣。这一切精心的设计,使得花园不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一个能够回应每一个特殊孩子需求,激发其探索欲与好奇心的友好环境。

  在专业园艺师的引导与辅助下,孩子们亲手将一株株花卉植入土壤,亲手放置一个个装置小品。这一过程,不仅是劳动,更是一种赋能,让他们从环境的旁观者转变为共创者。

孩子们亲手做的作品。成都市花卉协会供图

  除了将自然科普花园与绿色空间引进校园外,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的系列衍生科普活动也同步开展,活动设计了以触觉为主导的多感官体验课程,孩子们利用南瓜籽、松果、梧桐果荚、橡子等安全且易于抓取的自然材料,进一步将自然内化为情感表达。利用安全无害的种子、落叶进行创作,在触摸、辨识、粘贴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独特的多感官学习与艺术疗愈。当孩子们骄傲地展示自己完成的立体相框,并尝试书写植物名称时,收获的不仅是作品,更是“我能行”的宝贵信心。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自然回收站”,鼓励孩子们将创作余料收集起来,用于观察种子发芽,将环保理念融入细节。

为孩子们打造的“疗愈花园”。成都市花卉协会供图

  据了解,本次系列公益活动将一直持续到11月,前期征集的十余所主题花园已陆续呈现,获得青少年与师生们的一致喜爱。而本次在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活动,不仅是一次充满温度的个案,更是一次具有示范意义的起点。它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园城市+全龄友好”校园建设模式,即:以生态空间为载体,以人文关怀为核心,以参与式共建为方法。

  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城市建设的视角覆盖到特殊群体,当生态福祉能够平等地润泽每一颗心灵,公园城市便从宏伟的蓝图,具象为一条可触摸的盲道、一声被放大的鸟鸣、一个孩子亲手种下的希望。它点亮了这样一条路径:用智慧与爱心,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普惠的民生福祉,让成都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真正成为充满尊重、包容与温度的幸福之城。(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