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共话医养融合新趋势 泰康医养融合升级论坛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28日 18:0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8日电 医养新态势,幸福共此时。近日,泰康医养融合升级论坛在深圳举行。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泰康多位高管等大咖齐聚一堂,发布长寿及医疗实践成果,共同探讨交流医养融合新方向、新趋势。

  泰康人寿“全国媒体超体行”采访调研活动也同期举行,来自全国的50余家媒体代表走进位于深圳的泰康之家·鹏园养老社区、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及HWP职场,实地探访泰康在大健康领域的战略布局、创新探索与实践模式。

“全国媒体超体行”采访调研活动现场。泰康人寿 供图

  医养融合让长者更健康

  泰康人寿深圳分公司总经理杜辉在开场致辞中介绍,截至目前,大湾区已实现泰康之家3城4项目战略布局,规划养老床位超4900张,综合医院规划床位1100张。泰康之家·鹏园坐落于被誉为“深圳最后桃花源”的大鹏半岛,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规划约1300个养老单元,并配套建设一家二级康复医院,提供约100张医疗床位。社区集独立生活、协助生活、专业护理、记忆照护及老年康复于一体,为长者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连续性医养服务。

  论坛现场,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FMedSci发布长寿及医疗实践成果。根据健康数据分析,入住医养融合的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后,长者跌倒情况较入住前大幅减少,有跌倒史的长辈,跌倒发生率下降了40%;精神卫生状况也得到规模性改善。

  此外,泰康之家急救体系优势显著,慢病管理效果更是在国内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以血糖管理为例,居民入住时达标率53%,1年后达71%以上,高于中国60岁+老人达标率。

  主旨演讲环节,泰康保险集团管委会成员、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邱建伟详细介绍了泰康如何打造养老行业金字招牌。他表示,长寿时代呼啸而来,健康与养老成为最大的民生,泰康之家每个养老社区都有一家医院,围绕健康慢病管理、多学科专业照护、安宁疗护以及生态资源支持四大方面,开展以医养融合为特色的整合照护,真正践行健康中国理念,完成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泰康医疗助理总裁兼泰康医疗教育研究院院长郭明磊带领与会嘉宾走进泰康特色长寿医疗服务体系,并详细介绍了泰康在医教研一体化工作上的一系列成果和规划。泰康医疗在学科建设方面始终坚持“5+N”的学科发展战略,为应对长寿时代健康挑战提供“泰康样本”的企业解决方案。

泰康医养融合升级论坛活动现场。泰康人寿 供图

  锁定稀缺品质医养服务

  围绕大众关心的“长寿时代医养新趋势”话题,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促进会会长陈志育、泰康之家老年医学及急诊医学首席专家付研和泰康人寿健康财富管理事业部幸福有约部总经理王骏三位嘉宾开展了圆桌论坛,就香港及大湾区的医养市场与跨境养老的机遇、医养融合社区在急诊急救与慢病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长寿时代下为稀缺的品质医养服务提前做好筹资的必要性等热点话题分享见解,交流心得。

  闭幕演讲环节,围绕当下老年人的医疗、养老和财富痛点,泰康人寿健康财富管理事业部副总经理陶俊卿指出,医养融合是品质养老的必要条件,而医养融合更是泰康的核心优势。

  陶俊卿表示,泰康医养融合规模大、运营久、专业强、数据全,住在其中可享受泰康整体的医疗专业服务和网络资源,满足长者的全场景医疗需求。此外,泰康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平台可提供长寿解决、健康解决及财富解决三大方案,护航长者幸福人生。

  持续丰富大健康服务供给

  在长寿时代与长寿经济浪潮中,泰康正以“支付+服务+投资”三端协同新寿险,打破传统寿险边界,构建全生命周期大健康生态闭环。与此同时,泰康的医养融合不断升级,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及需求,进一步完善全人全程健康数据一体化管理,持续提升全生命周期的医养服务。

媒体记者在参观调研。泰康人寿 供图

  目前,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已在全国37个城市布局46个项目,合计超8.5万张床位,泰康居民数量超过18000人;长寿医院全国布局4500床,已运营17城17项目近千张床位。此外,泰康医疗在东西南北五大医学中心完成布局,泰康拜博口腔全国布局45城,开设机构超130家,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健康服务。

  养老核心在于长期稳定的筹资。作为泰康产品解决方案的核心载体,“幸福有约”目前已形成“长寿有约、健康有约、财富有约、善寿有约”四大产品体系、六大私享服务,并可对接保险金信托、家族办公室,能够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全家庭乃至全家族的养老健康财富管理需求的产品体系。

  随着泰康医养战略的持续深入,泰康“长寿医院+长寿社区”的医养协同发展越发紧密完善。一体化医养融合体、同城紧密型医养融合体、区域型医养融合体的创新医养融合模式逐渐成型:同城紧密型——打造养老社区与医院共享急诊通道;区域协同型——助力五大医学中心辐射周边养老社区;全国网络化的医养机构形成长寿、健康服务闭环。(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