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什邡帮扶喜德:沃土生金产业兴 联农带农绘新村
2025年10月29日 14:2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9日电 (肖宇)行走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光明镇干拖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粮经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里葡萄挂满枝头,食用菌产业园里的黑木耳层层绽放。村民们穿梭在田间棚内,采摘、运输、打包,忙碌的身影与欢声笑语相互交织。昔日的荒土,已真正蜕变为生机盎然的沃野。一幅“产村相融、联农带农”的幸福图景,正在这片焕新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据了解,2023年6月,什邡市结对帮扶喜德县(以下简称“什邡前指”)第四批干部人才队伍接过接力棒,奔赴凉山,一头扎进喜德乡土,投资金、建园区,一场“造血式”的产业振兴实践,在干拖村深深扎下了根。

村民将采摘好的木耳装车。 什邡前指供图

  从“千亩荒地”到“沃土丰收”

  “以前这里是连片的河滩地,因前期农业企业经营不善,千余亩土地撂荒,老百姓三年没收到租金。”干拖村党支部书记翁姑果各翻出手机里的旧照片,语气沉重。

  转机出现在2021年,什邡前指在走访中发现了这片“沉睡”的土地,明确提出:“只有让产业活起来,才能解开群众心结。”谋定而后动,什邡前指经过深入调研,最终引入凉山州艾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启动“粮经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帮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接续奋斗的“持久战”。以引进社会投资为开篇,什邡第三批、第四批帮扶力量一棒接着一棒干。2022年铺筑1700米沥青产业路,2023年实施地面硬化,2024年建成跨河连心桥,2025年修建气调库。自2023年以来,干拖村累计实现村集体分红115万元。曾经的荒滩逐步蜕变为“春种大豆、秋种土豆、四季有产出”的沃土。

  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式”帮扶

  “我们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起干’。”什邡挂职喜德县光明镇副镇长凌元岚介绍,什邡前指创新推行“三三三”帮扶模式:突出“三个主动”,主动参与、主动作为、主动担当;强化“三个协调”,协调属地管理、协调帮扶资金、协调各支力量;实现“三个提升”,福利保障提升、群众收益提升、综合素质提升。

  在这一模式下,什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00万元,撬动各类资金近亿元,建成1000亩粮经产业园和25亩食用菌产业园。2024年,粮经现代农业园区总产值近5000万元,带动劳务收入超1000万元。

  由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及400万元什邡市结对帮扶资金共同浇筑食用菌产业园,该产业园由喜德县源德菌业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以每棒4.5元的保底价回收,确保农户每棒净赚1.5元。晒干后的黑木耳统一以每斤22.5元收购,让农户“种得放心、卖得安心”。

  2025年,食用菌产业园已带动农户12户,实现产值600万元,群众增收超200万元。真正实现了“政府提供场地与厂房、企业投入技术与设备、农户参与种植生产、公司保底价回收产品”闭环运营机制,构建起紧密的利益联结。

村民采摘葡萄。 什邡前指供图

  从“田间农民”到“产业工人”

  63岁的莫色里铁是干拖村的残疾人脱贫户,今年第一次尝试种植黑木耳。站在整齐的菌棒田地里,他笑容满面:“多亏有了产业园技术指导,今年木耳丰收,现在都是第二批了。”

  和莫色里铁一样,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村民阿果伍呷莫说:“现在建了木耳产业园,我们不用出远门打工,日子越来越好了。”

  与此同时,干拖村还成立了劳务派遣公司,常年吸纳800名村民稳定就业,推动“农民向工人”转变。村民阿付阿加坦言:“现在骑车两三分钟就到园区,家门口务工,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年收入还多了3万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文明新风的形成。村集体将分红收益的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70%用于救助困难群体。劳务派遣公司优先吸纳“讲文明、爱卫生、树新风”的村民务工,引导大家移风易俗。

  “没有什邡的产业帮扶,就没有老百姓现在的好日子。”干拖村党支部书记翁姑果各感慨道。从信访清单到丰收账本,从闲置荒地到联农带农,干拖村的变迁,是什邡与喜德心手相连的温暖见证。

  如今,葡萄架下套种着四季丰饶,朵朵小木耳撑起“致富伞”,彝族老乡们腰包鼓了、笑脸多了。什邡对口帮扶始终遵循“造血式”发展逻辑。当分红明细变成彝家新寨的炊烟,当务工收入转化为孩童的书包笔墨,这场跨越山海的帮扶,正书写着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