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四川在线

川渝合作牛年第一步!内江荣昌现代农高区6个重大项目同步开工
2021年02月18日 15:33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四川在线记者 刘川 郑志浩

  川渝合作,牛年掀开新的篇章。2月18日上午10点,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21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重庆荣昌举行。

  内江荣昌“双昌”产业大道、川渝毗邻地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荣昌隆昌产业合作示范园项目、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产业集群、川渝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及融合发展示范区、内江·荣昌长江上游晚熟柑橘示范带、川南渝西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加工项目等6个重大项目、近30个子项目在川渝两地同步开工,标志着两地高标准规划建设“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迈开了重要一步,为加快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再添新动能。

  据介绍,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川渝两省市政府提出的毗邻地区共建9个合作功能平台之一,是唯一一个以农业农村为主的功能平台,主要聚焦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示范,总投资额148.67亿元,2021年年度投资额49亿元。

  中央有部署,川南渝西有行动。内江和荣昌两地按照突出区位优势、扎实产业基础、集聚创新资源的要求,共同选定了一批两地合作紧密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作为2021年共建产业示范区有力推手,助力成渝合作在牛年初始就跑出加速度。

  交通先行。在开工仪式现场,工程机械接连运作,运输车辆来往穿梭,本次开工项目之一的隆昌至荣昌“双昌”产业大道正抓抢进度,开工仪式后就立即投入紧张的施工中。

  沿着“双昌”大道布局产业。“双昌大道G348建设工程,不仅是交通大道,更是农高区的产业大道。通过改建荣昌至隆昌两地发展核心地带道路约28公里,沿线加大特色农牧业产业布局,打造内荣高效农牧业特色经济产业带,是夯实农高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内江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代兵表示。

  内江市经信局局长陈波表示,在产业合作方面,内江(隆昌)荣昌将合作共建川渝毗邻地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包括园区基础设施项目、主导产业生产性项目(玻璃陶瓷、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及相关配套生活设施项目等。

  共建农高区,生猪产业是一大重点。根据规划,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产业集群项目计划投资39.41亿元,将充分发挥“荣昌猪”“内江猪”独特品种资源优势,促进优良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为此,内江市55万头优质商品猪养殖场、荣昌区智慧畜禽(生猪)养殖场、荣昌温氏3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隆昌市龙市镇原种猪进口海关隔离场及种猪繁育基地等一批市区县重点项目,推进生猪规模化、智能化、清洁化健康养殖,助推川渝优质生猪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内江运营中心、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区域级畜禽基因库等项目建设,着力建立生猪全产业链条,推动生猪产业数字经济在全国形成示范。

  内江和荣昌还将沿“双昌”大道布局的荣昌隆昌“稻渔”产业基地及融合园区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荣昌区、隆昌市各20万亩,拟合作共建川渝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及融合发展示范区。“稻渔”产业作为构建农高区“一城一园三带”的重要内容,包括基地建设、科技装备、加工流通、市场品牌、新型业态、配套服务、将为川渝两地提供优质稻渔产品,并创建国家级稻渔产业园区。

  交通的互通互联和产业的协同合作最终将打造一座国家畜牧科技城。内江和荣昌将充分发挥两地现有国家级及省市级园区、高新区和科研院所等核心载体作用,以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和国家级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选择发展基础好、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围绕农牧科技创新,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知名科技研发机构及相关企业,打造农牧总部经济区、智慧畜牧数字经济区、会展经济区,规划建设集农牧科技研发、高新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企业孵化、专业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于一体的国家畜牧科技城。

  “荣昌、内江以农高区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为契机,在共同打造特色产业、共建生猪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织密川渝交通网络等方面谋求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高质量驶入川渝合作‘快车道’。”内江市发改委主任郑敏表示。

  据介绍,2020年以来,内江荣昌合作进入全面提速发展新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两地各级各部门互访多达22次,先后签署了政府间、部门间、企业间行动计划52个,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率先在内江建立运营中心;川渝合作内江(隆昌)荣昌工业园已纳入川渝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园区目录;合作打造40万亩稻渔综合绿色发展产业带;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建立了内江分院。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