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4日电 (吴平华 段飞)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确保粮食安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基层治理的头等大事。简阳市充分发挥简阳市人大、“家、站”和代表的三级作用,立足前、中、后三个阶段,找准工作“小切口”,以实际行动开启粮食保障责任新篇章。

近年来,简阳市积极与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育苗育秧育种产业基地,为“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发展保驾护航。今年5月上旬,简阳市丘区高效示范片种植高产优质、抗倒伏、抗病性强的“川麦1247”号小麦,产量达485.5公斤/亩,比去年小麦平均亩产增产近270公斤,夏粮丰收实现“开门稳”“开门红”。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2024年初,简阳市人大将《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纳入年度执法检查计划。“你们种子是从哪里进的货,正常情况下能做到亩产多少,出现问题如何维护种植户的合法利益……”4月,简阳市人大常委会相关专门委员会,到大力农资、惠农农业生产资料等公司开展实地检查,组织人大代表、行业部门等开展“面对面”讨论,找准种子品种管理、良种供应保障、种业科技攻关等重点环节存在的问题,在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队伍建设、注重统筹协作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通过“小种子”监管有效夯实了粮食安全“大根基”。
“我们这里村道是泥巴路,一下雨十分不方便,农业耕作机器根本到不了,全靠人工效率太低了。”在赤水街道人大代表之家,群众提出了自己的难题。近年来,赤水街道人大代表之家积极践行“办实事、解疑惑”工作理念,建立“快速摸清问题、迅速提出方案、极速予以解决”的“三步走”工作机制,对影响机械耕种的“断头路”“泥泞路”等群众反映集中问题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向当地党工委、办事处提出建立“财政补一点、集体投一点、群众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赤水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只是简阳市23个人大代表之家和82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针对道路不通畅、沟渠修补不到位等各类涉及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问题,简阳市将其全部纳入“家、站”常态化工作内容,按照“属地为主、分片负责”的原则,由“家、站”负责人牵头,采用专题调研、集中视察等方式开展跟踪监督,提出专业化建议,配合有关部门加快问题处置,构建诉求收集、办理、反馈的闭环运行模式,切实增强群众可感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销路问题长期是种植户关注的重中之重。各级人大代表始终心系群众为民解忧,积极发挥一头联系群众一头联系市场的身份优势,为粮食销路“搭桥梁”“谋出路”。
简阳市尤安村是传统强村,周边村“依葫芦画瓢”照搬尤安村发展模式,最终导致发展瓶颈逐渐显现,各家种的品种、品质不统一,打不出品牌,导致销售出路不畅通,被收购方恶意压价,大家都赚不到钱……为推动“各炒一盘菜”到“共办一桌席”,提升粮食议价权,拓展销售渠道,省人大代表、尤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段作其组织多场座谈会,梳理出问题清单,克服“劲往四处拉”等困难,组织尤安村与临近的19个村联合起来,成立村村联合、资源连体、产业连片、责任连带、利益连户、股份连心的“六联共兴”集体经济联盟,联盟采用公司化方式运作,由公司负责订单、资金保障和销售等关键环节,村民只负责种植。这样不仅粮食销路得到打开,村民收入也有了较大提升。2023年,联盟区域内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高出简阳市平均水平12.1%。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目标,紧扣‘稳粮扩油、保粮增收’总要求,与职能部门加强衔接沟通,在耕地保护、科技服务、农业补链强链等方面深入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全力为‘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真装粮、装好粮、多装粮作出更大贡献。”简阳市人大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