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5日电 (刘瑶 刘发莉)近年来,德阳市紧紧围绕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关于做好民主党派工作的各项部署,积极引导各民主党派立足自身优势发挥作用,德阳多党合作事业更加规范有序、生动活泼。

加强党的领导
多党合作机制体制不断完善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的作用,协调各方力量,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为多党合作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谋划作用,制定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任务清单,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制定政党协商实施意见、加强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与民主党派对口联系等专项文件。调整8名市政府领导、21个市政府职能部门对口联系7个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明确26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与32名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联谊交友,不断完善知情明政、协商反馈机制。
坚持开展政治学习。先后组织各民主党派市委会班子成员及骨干代表人士320人次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围绕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解读、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等开展政治学习,进一步增强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的政治自觉。
建立服务中心机制。支持民主党派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扣德阳“四五五六”发展总思路和“12410”年度工作思路,开展用好一个优势、献出一批良策、建强一个基地、引进一个项目、唱响一片声音“五个一”活动,引导民主党派更好紧贴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
支持参政履职
助推高质量发展效能日益彰显
坚持将中心所在、大局所需与党派所长结合起来,引导民主党派担当作为、履职尽责。
搭好平台。组织召开考察调研选题对接会、建言献策工作会议,举办参政议政专题培训班,成立由74名党派成员组成的“同心智库”,支持民主党派开展考察调研。去年以来,德阳市级各民主党派围绕乡村振兴、风电锂电产业、城市管理、医养结合等建诤言献良策,形成调研报告70余篇,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12篇,省部级领导批示7篇,国家级领导批示3篇。支持民主党派成员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建功立业,民革党员杨鸣亮、农工党党员郑红入选德阳市“英才计划”。
用好优势。支持各民主党派发挥“直通车”优势,去年以来,邀请民主党派中央领导到德调研18次,省委会领导来德调研33次,其中国家领导人5人。协调争取产业投资项目6个、签约资金234亿元,促成江苏天合光能百亿级制造业项目落地德阳,助推5个科研项目落地德阳大学科技园,助力签订“农德合作”“九德合作”两个合作协议。
建好基地。按照四川省委统战部有形、有质、有声、有色“四有”标准,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特色基地建设,以“一党派一基地,一基地一特色”工作思路,多方聚力支持,分类建设管理,擦亮活动品牌,建成市级民主党派特色基地8个,成功打造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川革命活动史料陈列馆等国省级基地3个。
坚持守正创新
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更加过硬
支持各民主党派对照“四新”“三好”要求,努力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市级组织。
支持加强制度建设。市级各民主党派建立健全理论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述职和民主评议以及内部监督等制度。细化修订重点调研、参政议政、财务管理等制度,形成民主党派市委会制度汇编。
推进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统战部部长与市级民主党派班子及骨干成员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56人次,进一步加强联谊交友、凝聚思想共识。落实“有意识有计划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政策要求,建立党外干部储备库,构建党外代表人士“选育用管联”全链条培养体系,实现全市党外干部刚性配备,应配尽配。
支持深化机关建设。加强市级各民主党派办公场所和经费保障,为市民主党派机关重新选址落实1040余平方米办公场所,配套会议室、陈列室、档案室等。为7个民主党派增加项目活动经费预算,全力保障市级各民主党派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2021年,九三学社德阳市委会被九三学社中央授予“机关规范化建设市级组织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