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2日电 (李静洁 罗端)近日,位于绵阳市游仙区小枧镇雨凤村的绵阳市农科院试验田首批百亩红薯迎来收获期,作为“一年两熟”试种的新红薯比普通红薯提前上市,有效抢占了夏秋市场“空窗期”。

日前,雨凤村红薯种植基地里,成片的红薯苗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已开收的田地里收割机来回奔忙,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个个体态饱满、颜色鲜亮,村民们三两一组,忙着拾捡、装框、搬运……现场一派繁忙丰收的喜人景象。
“我们主要通过大棚三膜育苗,头年12月份开始下种,3月份进行栽插,7、8月份就可以收获第一季红薯,紧接着我们马上进行整地、起垄、再栽插,这样可以再种一季红薯,到11月底和12月初实现第二季收获。”绵阳市农科院副院长丁凡说,今年试种了100多亩红薯,按照目前产量来看,平均亩产达2000多公斤,亩产值在4000块钱左右。

与2、3月育苗,11月进行收获的传统种植习惯不同,此类红薯早育早栽、一年两熟,不仅能够提前两个月错峰上市,抢占夏秋市场,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实现一年双收,每亩至少还能再增加收益2000元。据丁凡介绍,在试验过程中,绵阳市农科院采用水肥一体化实现红薯生产中水肥精准管理,并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进行栽种,确保了改善红薯品质的同时,还可有效提前其成熟和上市时间。
“世间多少奇珍果,无补饔飧也自惭”。游仙试验田的“一年两熟”红薯一出土便受到了消费者追捧和喜爱。目前,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这批红薯还通过各级电商平台,实现了全国化供应。此外,由于红薯种植规模较大,从育苗到收获需要大量人手,雨凤村红薯试验基地全年用工量达3000余人次,当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进一步带动村民务工增收。
丁凡表示,下一步绵阳市农科院将立足于绵阳红薯产业发展,集成、优化全套种植技术,扩大“一年两熟”红薯生产影响力,带动更多群众发展红薯种植,实现增收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