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南充顺庆:讲好地名故事 让乡村更“著名”
2025年04月21日 15:1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1日电 (黄骞)地名,绝非简单的标识,它承载着一方水土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海子诗中的愿景,正在南充市顺庆区新复乡化为现实。

  作为顺庆区“乡村著名邮路畅通”工作试点乡镇,新复乡从织密地名网、健全地名标志、宣传地名文化、优化地名信息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从地名“小切口”撬动乡村振兴“大场景”。

新复乡。 黄骞 供图

  新复乡,旧称福兴场,始建于同治年间。初创之时,场镇规模尚小,仅有20余家铺户散落分布,自清时起直至民国时期,这片场镇皆隶属于双桂乡。若想探寻新复乡名的演变,当地耆老与村干部无疑是最好的讲述者。据他们回忆,新复乡原本并非此名。原南充县人民政府在为乡命名之际,特邀请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的教授共商其事。众人反复斟酌,最终一致将此地命名为“复兴乡”。

  然而,不久后人们发现此名与原南充县的复新乡同音,极易造成混淆。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再度上报,经批准,将“复兴”二字调换顺序,更改为“新复”。自此,“新复”之名沿用至今。

  “根据‘乡村著名邮路畅通’试点工作方案,我乡在乡村道路命名中结合自然条件、产业特色、人文风情与‘和美乡村’特点,拟对辖区天生桥村等8个村(社区)内94条道路命名,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以特色地名助力乡村建设,使其成为展示乡村风貌、推动乡村发展的崭新名片。”顺庆区新复乡副乡长周浔介绍,此次拟命名的道路名称极具村域属性,或是取材于当地流传千古的神话传说,或是依据翔实的县志记载,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乡村赋予了别样的魅力。

  地名是地方历史的“活化石”,著名不仅是“取名”,也要注重“扬名”。新复乡生态资源禀赋极为优良,为各类农产品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近年来,新复乡同仁社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家禽养殖产业,其中“同仁土鸡”的名号正逐渐打响,成为当地一张特色名片。

  同仁社区土鸡养殖基地的土鸡在自然环境中生长,主要以麦麸、豆粕、米糠等喂养,偶尔还能啄食林间青草、昆虫,肉质紧实,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我们养殖的土鸡品质绝对有保障,口感也比普通鸡好很多。现在市场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的土鸡不愁销路。”养殖基地负责人陈颖介绍,基地严格把控养殖环节,从鸡苗选择到饲料投喂,再到日常的疫病防控,都有一套科学规范的流程。

  “同仁土鸡”能脱颖而出,以傲人的身姿占据一方市场,“同仁”这个地名在其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当蕴含着深厚地域文化内涵的“同仁”之名融入土鸡品牌后,“同仁土鸡”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食品,它更是成为地域文化的承载者。

  在新复乡,这样因地名与农产品结合而焕发生机的例子数不胜数。该乡紧紧依托区域农产品原产地口碑效应,全力擘画“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伴手礼”的产业格局,精心包装打造出“复兴香梨”“四方福桃”“四方柑橘”等一系列以“地名+农产品”命名的特色农业品牌,让特色品牌成色更足,市场影响力愈发深远,有力推动了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此外,据了解,新复乡已启动各村社摸排包括通村公路、通组(含居民点)公路、旅游景点、革命纪念地、历史文化遗址、自然保护地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无名区域,完成前期命名征集活动,申报备案的道路名称96个、聚居点155个、景区景点8个、河库塘桥27个,完成邮路命名上图,形成从居民点到寄递点15分钟邮路圈,切实让“游客走得进来、产品走得出去”,打响新复“乡村著名邮路畅通”典型示范品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