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txsc > 人民网四川频道

四川天府新区:“石榴花开”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2023年01月02日 19:58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编辑:祝欢

  十载砥砺前行,十年春华秋实。回顾过去的十年,四川天府新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华阳街道安公社区创新实践“五六民族工作法”,广泛发动社区各民族同胞参与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和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同心共筑和美家园。

  “五线发动”凝聚同心力量

  发动党员线,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社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三会一课”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将26名少数民族党员分成4个特色党小组,建立党员一对一联络机制,实现党组织对少数民族群众联络的全覆盖。通过联系走访、组团帮扶等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发动自治线,发挥各族群众主体作用。社区在自治组织建设中,主动发掘培养18名少数民族群众担任业委会、院委会、楼栋长等小区自治组织成员,引导各族群众在小区公共议事、自治管理等方面积极献智出力,探索多民族小区发展治理的协商共治共事路径,推进民族事务治理向小区延伸。

  担任过团级干部的侗族同胞彭恩远,2021年当选为府河花园第六届业委会副主任,热心公益事业的他,积极做好公益工作,带领业委会成员先后组织修建非机动车停车棚,升级小区单元门禁等,切实解决了居民的现实困难,获得群众的高度认可。

  发动志愿线,凝聚各族群众正能量。社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组织懂法律、知政策、讲团结、乐奉献的各族群众组建民族联谊志愿互助小组等各类志愿服务队3支,开展政策宣传、收集舆情信息、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等志愿服务。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布依族同胞杨元忠,虽离开了部队,但退伍不褪色,积极参加环境卫生清理、辖区巡逻、共享花园维护等日常志愿活动,同时在社区调解矛盾纠纷、抗洪抢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发动社团线,促进各族群众文化交融。社区发挥少数民族群众能歌善舞特长,鼓励组建歌曲舞蹈、民族乐器等群众性社区团组织11个,吸纳各族成员355人,开展各类惠民演出、文化表演和公益活动等100余场,有效丰富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每逢佳节之日,社区合唱团的老人们就会盛装演唱,带来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在他们的歌声里,社区各族群众的心更近了、情更深了。

  发动服务线,树立各族群众主人翁意识。社区建立居民互助服务机制,积极为各族群众解决就学、就医和养老等实际问题。在开展高品质服务的同时,教育引领广大被服务对象成为社区服务力量,各族群众全部成为社区党组织的坚定支持者。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来自新疆的阿卜迪·威力带领5名同事连续三天三夜制作了4000个新疆特色烤馕,全部捐赠给了社区防疫一线,用实际行动画出了抗疫的“同心圆”。他说,他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意,做自己能做到的。

  搭建“六大平台”,共享幸福生活

  搭建自助服务平台。为促进各族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社区建立“民族一家亲委员会”,并组织选拔了12名社区少数民族群众骨干担任联络员,参与各族群众的组织联系、教育服务和关爱帮扶等事务。迄今,社区各族群众自发开展各类活动近百场,参与人数达到2000人次,有效促进了大家团结互融。

  搭建文化活动平台。社区建立了1300平方米“社区民族之家”和民族文化博物馆,介绍各民族文化,陈列展示各民族特色服装、手工艺品等;打造社区民族文化书角、民族创意手工角等特色场景,开展“蓉城一家亲剧场”“民族创意工坊”等特色品牌活动,成为辐射天府新区的重要文化活动阵地。

  搭建权益维护平台。社区建立“法治服务+心理咨询+矛盾调解”的“社区权益维护中心”,由专业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为各族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矛盾化解和权益维护等服务,实现一对一的权益保障体系,及时调解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

  搭建社会关爱平台。社区建立“社区关爱帮扶基金”,开设慈善茶座、公益市集等“自我造血”项目,定期举办创意慈善义卖、帮扶公益晚会等活动。另一方面安公关爱APP、“红色公益走廊”等线上线下众筹平台,通过项目众筹、社会募集、企业捐赠等多种形式,年募集服务资金40余万元。

  搭建就业创业平台。社区在建立“社区群众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健全了各族群众创业导师机制,培树“梦享直播间”“安公小酒吧”“城市美化师”等创新创业品牌,并开展就业创业培训5批次,培训人员30人次,为各族群众就业创业提供专业化、常态化、精细化的服务。

  搭建资源整合平台。社区联合四川新疆商会、西藏商会、甘肃商会等行业协会,成立“安公社区发展联合会”,有效整合社区民族地区资源,形成社区公益夜市、社区邻里艺术周、民族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年均提供就业机会346个,开展项目合作8个。

  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强音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安公社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建成成都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的同时,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9场、各类交流活动13次,参与2000余人次,切实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安公社区坚持在做好服务和搭建各类平台中讲好中华民族历史故事和社区民族团结故事,在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中,不断激发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目前,社区已培养传播和践行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的少数民族代表人士37人。

  构建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格局。安公社区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社区发展治理相融合,通过“党建引领+依法治理+服务平台”,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寻求利益共同点,形成“群众得到实惠、不忘反哺社会”的良好互动局面。截至目前,安公社区75名少数民族群众成为社区常态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过6000小时/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各族群众为困难居民捐款捐物价值约10万余元,并有85人直接参与社区抗疫工作,呈现出新时代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画卷。(王凡、实习生 孙悦)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