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专家学者齐聚汶川映秀探讨文化生态保护
2023年10月11日 11:4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1日电(欧阳漆  赵琼  何艳)10月10日,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的第一站在汶川映秀举行。

映秀镇非遗街区美食展示。汶川县委宣传部 供图
映秀镇非遗街区美食展示。汶川县委宣传部 供图

  活动期间,与会的专家学者走进映秀镇非遗街区,羊皮鼓、羌绣、羌香、羌陶、羌笛、羌族口弦、映秀豆干、羌家豆腐宴、洋芋糍粑等非遗展区琳琅满目,非遗传承人展示了非遗技艺,这次非遗展活动极具观赏性、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专家学者们对汶川璀璨的非遗文化保护赞叹不已。

 非遗羌绣展示。汶川县委宣传部 供图
非遗羌绣展示。汶川县委宣传部 供图

  近年来,汶川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坚守本真,拥抱创新,探索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新模式。为了更好的保护非遗文化,2008年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挂牌,并于2019年正式升格为保护区。目前,阿坝州以茂县、汶川、理县为主体,兼及毗邻的松潘县、黑水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民族整体文化为保护对象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非遗羊皮鼓展示。汶川县委宣传部 供图
非遗羊皮鼓展示。汶川县委宣传部 供图

  在“茶祥子”,制茶师蒋维明创办了“汶川县映秀人民茶业”,于2013年恢复了州级非遗项目“西路边茶(藏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如今,“茶祥子”已发展成为“丝路非遗保护传承示范基地”,蒋维明也在阿坝州传承、保护了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近年来,阿坝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加强文化生态保护,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坚守本真,拥抱创新,活态传承逐渐绽放出时代新韵,探索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阿坝模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