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雅安雨城:以“非遗”为笔 绘就文化繁荣新画卷
2025年02月19日 09:5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19日电 (刘刚 胡月 王婧雯)近年来,雅安市雨城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多点开花,在传承与保护方面不断坚守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地方文化经济发展互通互融,绘就了雨城文化繁荣的新画卷。

“晏场高台”展演。雨城融媒 供图

  “花灯现,高台见。”据介绍,这是流传在雨城区晏场镇的一句童谣。当省级“非遗”—“晏场高台”出现在舞台上,以“奇、险、高”见长,将戏剧、杂技、绘画、音乐等艺术融为一体。

  高台下,头发花白的长者引路,身强力壮的壮汉站在高台两侧;高台上,稚气未脱的孩童通过精巧“机关”,将装扮成《西游记》的剧中人物“悬于空中”,令人啧啧称奇……

  “把祖先传下来的好东西继续传下去,这是我们后人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晏场高台”戏传承人之一的吴千均说,他是晏场镇的一位普通农民,7岁便跟随大人们学习高台戏绑扎技艺。而今,晏场镇当地更是将这项“非遗”课程开进了课堂,越来越多的小孩子喜欢上了这项神奇的民间文化艺术。

  据介绍,一直以来,雨城区致力于构建全面且可持续的传承体系。在项目拓展上,新公布8项区级“非遗”项目,内容涉及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等多个领域,丰富了本地“非遗”项目库,让更多独特的地方文化得以崭露头角。同时,积极申报周公山竹编、雅安狗屎糖制作技艺等4项市级“非遗”项目,努力将雨城特色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边茶制作。雨城融媒 供图

  传承人的培养与壮大是传承工作的关键。雨城区公布命名了21名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15名来自南路边茶制作技艺,极大充实了这一核心“非遗”项目的传承力量。这些传承人不仅承载着技艺,更是文化的传播者,他们通过言传身教,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延续传承。

  据了解,雨城区还积极推动“非遗”与产业融合,与多部门联合公布命名了四川吉祥茶业有限公司的南路边茶制作技艺“非遗”工坊和雅安市赋雅轩茶业有限公司的甘露(玉叶飘仙)手工茶制作技艺“非遗”工坊。“非遗”工坊的建立,为“非遗”技艺的传承提供了稳定的实践场所,也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非遗”技艺,同时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据悉,在保护措施上,雨城区同样成绩显著。《雨城?南路边茶》成功入选第二批“百城百艺非遗四川”品牌,这不仅是对雨城茶文化底蕴的高度认可,更极大提升了雨城“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雨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下一步,雨城区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持续创新传承模式,深化保护举措,使“非遗”真正融入百姓生活。(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