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梨花杯"四川青少年戏曲展示活动在川举行
2025年03月29日 09:3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9日电 (唐倩)3月28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天府演艺集团承办,四川省演出展览公司协办的第五届全国"梨花杯"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展示活动在川火热进行。

四川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四川天府演艺集团 供图

  随着川剧锣鼓敲响,来自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的青少年选手依序登台。《金山寺》《打饼》《劈棺》《活捉三郎》《六月雪》等经典剧目陆续呈现。七十分钟的展演中,从《劈棺》的婉转水袖到《金山寺》的铿锵武打,青年演员们以扎实的功底诠释着川剧程式之美。评委组从唱腔、身段、角色塑造等多维度进行专业考评,选手们以扎实的功底和细腻的表演,彰显了川剧程式之美与叙事张力。

  其中,王孝今通过高难度的技艺,将白素贞“水漫金山”的急迫和坚定演绎得淋漓尽致;蒋金津在《劈棺》中以精准的情绪转换,刻画了人物复杂的心理。集体展示中,林芯宇、赵文涵通过默契配合,赋予《打饼》新的舞台生命力。

  此次评选不仅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更通过“以赛代练”模式,推动青年演员在竞技中精进技艺,为川剧人才梯队建设夯实基础。

  评选结束后,“梨花杯”座谈会如期举行。陈智林、陈巧茹、肖德美、刘谊、虞佳五位梨园名角儿的智慧碰撞,为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勾勒出清晰路径。

  陈智林分享了《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对人才培养和剧目创作的推动作用,强调通过政策保障实现“文艺川军”建设,带着一种感恩的回报心智,把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给青年演员做一间“样板房”,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全力支持川剧新人的培养与川剧事业的开展。

  “真正的中华戏曲魅力一定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让她绽放,我们的年轻演员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老师认真教,孩子踏实学,‘老梅花’带‘小梅花’才能够一代一代的,让我们中国的戏曲能够发展好。”陈巧茹表示。

  在人才培养维度,肖德美已经从事艺术教育已经30多年了。通过列举《放裴》里的褶子技巧,强调小生基本功的重要性:“不是年轻人不喜欢戏曲,是我们传播不够,川剧代表了我们巴蜀人文精神的高度,去年从幼儿园到大学,很多学生喜欢川剧艺术来听讲座,今后也会继续传承传播川剧艺术。”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刘谊分享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据了解,截止目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培养了4000名川剧演员,19人获得梅花奖,30余次小梅花,除了日常教学,学生们也参与了《草鞋县令》《芙奴传》等大幕戏的演出,做到了“产教融合”,从学生到演员,川剧的未来在年轻人的身上。

  “在学校课堂里学的东西肯定是不够的,孩子们是必须要在舞台上去成长,”聊到对川剧人才的培养,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虞佳说到:“我也是在学校的时候就参加各种比赛,所以也鼓励我的孩子们多看多学,多参加比赛来磨砺自己,希望从个人的经验来帮助到孩子们。”

观众在名家指导下完成川剧"亮相"造型。四川天府演艺集团 供图

  活动尾声的互动环节将学术思辨转化为生动实践。几位观众在名家指导下完成川剧"亮相"造型,定格瞬间的不仅是镜头光影,更是文化传承的永恒记忆。随后的惠民票抽奖环节,十位观众喜获展演晚会入场券,实现艺术惠民与观众培育的有机融合。

  后续“梨花杯”系列活动将通过展演晚会、线上直播、进校园展演等形式持续扩大影响。在《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的政策护航下,这场始于梨园的教育实践,正为传统戏曲的当代传承书写蜀中答卷。(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