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yahr > 雅安日报

23年如一日照顾瘫痪丈夫 用爱撑起一个家
2022年11月15日 14:53 来源:雅安日报 编辑:曹惠君

  彭国英,女,汉族,54岁,雅安市荥经县烈士乡王家村4组村民。

  在荥经县烈士乡王家村,大家都亲切地叫彭国英“彭嬢”,23年来,她不离不弃、坚韧不拔,自学针灸、打针等手艺,尽心尽力照顾瘫痪的丈夫。担任村干部以来,不问苦累,洪水季节和枯水期都坚持对王家村全村的饮水源头课子村7组(小地名:潭宝沟)进行义务管网维护。不仅如此,她还帮助少数民族同胞子女圆读书梦,王家村4组一户叫上家木家雄的,家里有3个孩子,男主人失联多年,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其孙子哈马只嘎读书,家庭筹集学分十分困难。得知情况后,彭国英多次向乡镇府汇报,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每学期给予1000元的资助金,用自己的力量点亮一个家庭的希望。

  “在我们眼中,彭国英就是‘超人’,坚强勇敢、积极乐观、勤快能干,什么都会。”来到荥经县烈士乡王家村,提及该村4组的彭国英,大家对她都是赞不绝口。

 彭国英给丈夫穿鞋。
彭国英给丈夫穿鞋。

  彭国英结婚后,日子虽算不上富裕,但丈夫在煤厂工作,收入稳定,一家人互助互爱,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日子过得平淡且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4月,彭国英的丈夫刘明潘在煤厂工作时发生意外,造成腰部以下瘫痪,这一消息对于彭国英和整个家庭来说都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家里不仅失去了稳定收入,彭国英还要照顾瘫痪的丈夫、残疾的父亲以及还在上小学的儿子,所有的重担无疑全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我有手有脚,总不至于还能让这个家垮了。”当时的彭国英虽然年轻,但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磨难打倒,她因要照顾家人,不能长时间外出,便张罗起小卖部,售卖一些小零食等物品维持生活。彭国英还要栽种庄稼、喂猪、喂羊卖,增加家里的收入。她的坚强,也感染着丈夫,从绝望中慢慢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开始振作起来帮忙看顾小卖部,绣十字绣、编绳子等做一些手工贴补家用。

  彭国英的丈夫因下身瘫痪,无法行走,也没有任何知觉,一开始时常把裤子、床单等弄脏。对此,彭国英没有任何抱怨,或给丈夫甩脸色,她从不嫌脏喊累,把丈夫照顾得很好,家里也收拾得井井有条。

  “就像父亲说的,这个家如果没有彭国英,早就不成样子了。”刘明潘说,他23年前瘫痪,那时的彭国英完全可以离婚再嫁,日子过得绝对更好,也不会辛苦这么多年。且当时,也有人向彭国英提过,但她从来没有这种想法,更没有那么做,而是一个人支撑起整个家。

  为了照顾好丈夫和父亲,彭国英自学针灸、打针、理发等手艺,还会学习纳鞋垫、绣十字绣等手工,并免费教给其他人,在周围邻里的眼里,没有彭国英不会的,这也是大家敬佩她的地方之一,她的事迹也感动着周边村民。2007年,在大家的推选下,彭国英开始担任该村4组组长,工作虽然不重,但她从不马虎应对。

  担任组长至今,彭国英一边照顾丈夫、操持家务,还要忙于村上和组上的事情。多年来,一直义务为全村饮水源进行管网维护,关心村上困难家庭的生产生活、贫困学子的就学等问题。

  2016年11月,彭国英当选荥经县人大代表,一直把村民的事放在心上。王家村全村的饮水源头在课子村7组(小地名:潭宝沟),系山间溪流,洪水季节和枯水期需要人工进行管网维护,否则容易造成停水。多年来,彭国英不问苦累,义务进行管网维护,通往潭宝沟的山路留下她的太多足迹。

  2016年,彭国英的丈夫因患病先后三次到医院住院,彭国英在细心照顾的同时,也更加重视丈夫的身体。现在,彭国英一有时间就会推着丈夫外出散步,每天按摩、针灸从不间断,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丈夫补充营养。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李桃月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