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zxjzzsc > 中国新闻网

党代表建言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科技能让生态保护事半功倍
2022年05月30日 09: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曹惠君

位于阿坝州若尔盖县的黄河九曲第一弯。 安源 摄

  中新网成都5月29日电 (单鹏 岳依桐 贺劭清)“过去,阿坝州红原县水土流失问题比较突出,随着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和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有序推进,现在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29日,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阿坝州红原县县委书记杨文松在成都接受采访时,表达了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决心。

  红原县是黄河上游两条主要支流白河与黑河的流经地。杨文松表示,接下来红原县将加强生态治理研究,实施黄河上游生态防护带建设,在流域生态改善上下功夫;制定保护治理规划,把相关治理工作纳入红原县“十四五”规划及专项规划,加大工程治理力度;通过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强禁牧、轮牧、休牧措施,推动人草畜平衡,维护生态原真性、系统性、平衡性与和谐性,发挥草原固土固沙、涵养水源作用,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花湖湿地。 安源 摄

  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四川96.6%的水系属于长江水系,境内1.87万平方公里属于黄河流域。在27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王晓晖代表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是这份报告的重要内容。

  报告指出,四川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加强流域生态保护,推进美丽四川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报告还指出,四川将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建立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培育壮大清洁能源及其支撑、应用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在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嘉图看来,科技能让生态保护事半功倍。“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针对气候变化、土壤土质研究、滑坡产生的机理研究等科学的数据和研判必不可少。科研机构产生研究成果后,能为大规模保护工作或有序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王嘉图介绍,一直以来中国科学院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例如在长江黄河上游沿线布局野外观测台站,实时检测植被、生物、土壤等情况变化和数据信息。其中,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生物所在阿坝州茂县建立的茂县站,其主要工作就是保护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王嘉图向记者透露,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已形成有效的协作联动机制,积极参与长江生态保护进程。

  “双碳目标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环境科技工作者,我要以这一目标为指引,立足自己的工作领域,在减污降碳等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增强污染防治与碳排放治理的协调性,强化多介质污染物协同控制,开展碳监测、碳足迹核算、碳中和手段等方面研究,减少碳排,增加生态碳汇,构建双碳技术体系,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环境科研工作者的贡献。”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地下水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吴怡表示。

  吴怡认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总体呈现科技含量高、行业产业全、协同程度高、绿色低碳化的趋势和特点,建立多介质污染物协同、跨介质污染物防控的减污降碳全过程系统治理体系的任务日益紧迫。环保科技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是推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应统筹水、气、土、固废等多领域近零排放、资源化要求,瞄准“双碳”目标,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用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