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日电 (杨勇 郭文丹)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绵阳高新区“二次创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连日来,高新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紧紧围绕工业发展、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七大战略”、加快构建“七大高地”,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转换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加快建设西部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四川精上缝纫机有限公司,是汶川大地震后引进的援川项目,经过十多年发展,企业已经从原来的年产值10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5亿元。“十四五”开局之年,企业有了新想法。
“今年的目标任务是在新的年产1万台工业缝纫机的产业园发展上加大推进力度,产业园也已经开工建设了。”四川精上缝纫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芝瑛介绍。
产业园可以充分实现资源集聚,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企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在成熟开发区建设新的产业园,土地供应成了一大难题。
为解决土地问题,高新区积极为企业进行地块选择,并抓紧按程序向省上报建。经过努力,目前企业的产业园土地问题已得到解决。
“二期项目开始建设,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现在每天都在想如何加快建设速度。”周芝瑛说道。
及时供地,破解发展瓶颈,是高新区“一企一策”,助推企业发展的硬举措,当地汽车及零部件主导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则是高新区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成果之一。

优良的“软”环境,良好的发展势头,让企业扩产上量信心更足。
在中国重汽绵阳分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抓紧生产订单,今年一季度,企业实现了超常发展。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累计生产整车5000余台,相比去年同期我们累计增长了800%。”中国重汽绵阳分公司副总经理宋相强表示,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高新区帮助解决配套资源和生产线升级等问题。
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既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高新区成立了项目推进办公室,建立一支效率高服务好能力强的推进战队,坚持“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项目投资一线,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全程服务”的服务理念,实现项目“入场、入库、入统”的超常规推进。
在强有力的推进下,法液空京东方配套大宗气站二期项目主体厂房基础设施完成,设备基础施工已完成60%;新型显示产业园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的23%;中电光谷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