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成都4月9日电 (起钰婷)8日晚,以“重建联结”为主题的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来自人文、建筑、传媒领域的10位重量级嘉宾揭晓了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的五个子奖项。其中,最受瞩目、也是最核心的公共空间奖花落成都西村大院。
据悉,三联人文城市奖是由《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首次发起主办的建筑/城市评奖,旨在寻找和发现、并激发公众参与,来推动一场关于中国城市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的讨论。
本届三联人文城市奖设置了五个子奖项,分别是公共空间奖、建筑设计奖、社区营造奖、生态贡献奖、城市创新奖。从2020年6月开始,历经提名、入围、初评、实地考察及终评,产生了每个子奖项的5个、共计26个入围项目。
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评委、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表示:“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使人在城市里有更多选择的可能。真正的公共空间可以非常活泼、自由、有趣,能够对丰富的人性存在尊重与包容。”
建成于2015年的西村大院临街而座,朝北开放;三面围合,一面设置了两条巨型立体跑道,院中是开阔的公共空间、竹林与足球场。设计西村大院的建筑设计师刘家琨打破了常见的以中间高建筑为核心、功能逐渐向边缘递减的商业中心综合体的形态,选择采用十分川式的盆地类型的空间状态,避免外部的空间沦为中心的边缘附属品,保留西村大院作为公共空间的完整性和空间感。

现场,刘家琨发表了获奖感言:“一个建筑是社会综合力量的体现,我很感谢这个奖在成都颁发,又把奖颁给了西村大院。西村大院就是一个小小的四川盆地和一个大大的成都火锅,贯穿的核心是包容,这是成都的精神。这种包容的状态其实自古以来就存在成都人心中,西城大院通过一个建筑的形式把这样一个状态表达出来。”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贾冬婷称:“我们希望通过三联人文城市奖去探寻,在一座座高楼、一个个大广场、一条条宽马路等空间建造之上,如何构建人文的价值,创新的价值,公共的价值,审美的价值。”在贾冬婷看来,一幢建筑、一座城市,不仅仅属于业主或开发商,还与建筑师、工人、使用者、居民都息息相关。人文城市奖评选将努力跨越建筑的尺度界限,跨越空间的物理界限,跨越建筑师的专业界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