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遂宁船山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2021年04月14日 19:2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4电(邹立杨 卜凯 匡治)近日,遂宁市船山区县级领导干部和科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开班式举行,船山区委书记段勇出席并作主题报告。

  段勇强调,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坚定信念、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再鼓干劲,为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船山新胜利贡献力量。

  通过学习研讨,大家对旗帜鲜明讲政治、“三个新”的科学内涵、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和要求、船山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全面的把握。

  强信念,提振精气神。近日,船山区特别邀请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锦燕,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西南财大客座教授喻海翔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与启示》《踏入新阶段、树立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专题辅导报告,对船山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找准重心突出系统特点

开班式。
开班式。

  党史学习教育中,船山找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心、突出系统特点,把促发展、开新局融入到具体行动中;形式丰富、扎实有效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党史知识提升单位(部门)的凝聚力。

  除了做好上级规定动作以外,区纪委监委还制定了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八个一”学习计划。即:荐读一批党史书籍、举办一次征文比赛、开展一次知识竞赛、瞻仰一次革命先辈故居、观看一批红色经典电影等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纪检监察干部对党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船山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开展“我看建党百年新成就”研讨座谈会。大家畅谈过去与现在的巨大变化,从吃穿住行到教科文卫,从制度改革到经济飞跃,通过耳熟能详的实事、亲身经历的例子,切身感受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与光辉成就,从中汲取崇高精神力量,激励老党员老干部持续发挥余热,助力船山高质量发展。

  育才路街道办建立了由辖区老干部、老党员、退役军人、社区网络红人组成的顾问团,为党史学习教育出谋划策;同时,聚焦学习重点,开展百年党史知识竞赛、建好百年华诞主题墙、编好党史教育文艺作品三大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动力。

  天宫庙小学的师生们用剪刀,在纸上剪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党史故事。

  在船山,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除了坚持线上自学,还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坝坝会、读书沙龙等线下活动,引导大家追寻红色记忆、感悟苦难辉煌、涵养家国情怀。

  学史力行践行为民宗旨

红军第一村。
红军第一村。

  近日,在G93遂绵高速龙凤互通式立交项目现场,项目路面已全部完成黑化,工人们正在进行剩余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遂宁高新技术产业船山园区与全国高速路网的互联互通,助力船山园区工业产业、文化旅游发展,为船山园区乃至船山区打造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打下坚实的交通基础。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在船山深入开展,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把学习党史作为推动当前工作的自觉遵循,切实增强为民服务宗旨意识。

  4月1日,船山区发出首张“川渝通办”营业执照。“这不,我连路费都省了!在船山领取到了重庆的营业执照,避免了办事两头跑,这对我们外地企业而言简直是太方便了!”经办人胡女士表示。

  为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船山区行政审批局“川渝通办”第一批服务事项包括内资企业及分支机构设立登记、内资企业及分支机构变更登记、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登记、合伙企业设立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等10项,为更快更好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遂潼一体化发展“添砖加瓦”。

  根据人口分布、交通便利和区域内分片建设的原则,船山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规划布局四个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办医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

  着眼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船山注重历史文脉记忆传承和保护,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有机更新,今年将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一期176个项目,启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二期工程,抓好德胜路道路升级改造、京宁社区海绵化改造、老城区雨污管网病灶治理等市政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街区形态,让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

  聚焦就业、收入、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育幼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船山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惠民政策,出台一批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实施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项目工程,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着力增强全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