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成都温江“植物编艺之乡”:发掘“公园城市”独特之美
2021年05月12日 11: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2日电 (单鹏 起钰婷)昔日古蜀寿安城,是川派盆景的发源地。如今,作为远近闻名的成都花木艺术小镇,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日前迎来一批怀揣好奇的客人。“远远望去,我以为这些植物编艺是枝条的拼接组合,走近一瞧,才发现是植物生长而成,太震撼了。”望着身旁的植物编艺走廊,日本关西华文时报副总编辑蒙令华啧啧赞叹。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四川温江,参观寿安编艺博览园。王磊 摄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四川温江,参观寿安编艺博览园。王磊 摄

  由四川省侨务办公室、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共同组织的“行走中国·2021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活动11日启动,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1家海外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记者来到成都市温江区,“零距离”感受这座“公园城市”的魅力。

  寿安被誉为“植物编艺之乡”,寿安编艺博览园是温江“公园城市”建设中的独特景观。该编艺博览园中的作品主要采用紫薇、女贞、桂花、杜鹃、海棠等本土特色树种为原材料,以十二生肖、工艺字、中国结、凉亭和各种花瓶造型为精品代表,形成独特流派和编艺产品,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四川温江,参观寿安编艺博览园。王磊 摄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四川温江,参观寿安编艺博览园。王磊 摄

  据介绍,不同于竹编或藤编,植物编艺最大的特征是再生长性。创作者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创作出形态各异的植物编艺作品,有的作品完成起来只需几个月,有的则需几十年。“这些作品依靠创作者的创意、智慧与耐心,需要根据植物生长状况精雕细琢,慢慢成型。因此也被称为指尖的艺术,生长的匠心。”天星村村民赵敏介绍称。

  “绿色”成为温江最动人的底色。从整体格局看,温江绿化覆盖率达45.9%,可谓“推窗见绿”。据了解,早在2017年,温江根据其生态、产业与城市发展脉络,构建“南城北林”空间格局。在温江北部,花木等优势产业发展迅猛,新增场景为“北林”的花木业态添加了观赏与旅游功能,而且在“南城”作为装置艺术摆放的编艺作品,成为新品发布的“橱窗”,使其得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形成“南店北厂”的新型生产展销模式。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四川温江,参观寿安编艺博览园。王磊 摄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四川温江,参观寿安编艺博览园。王磊 摄

  同时,温江提出“1+3+50+100”全域“公园城市”规划体系,将温江生态优势进一步放大。具体而言,温江期望构建1个美丽宜业宜居宜游全域公园,重点打造光华城市公园、健康产业公园、生态田园公园3个公园,建设以“天府绿道、人文成都、乡村郊野、城市街区、产业社区”公园场景为核心的50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遴选展现蜀风雅韵、田园风光、现代时尚、国际风范公园场景品质的100个“公园城市”示范项目。“全域公园”这一构想,串起了温江历史与机遇、宜居与活力。

  温江区住建局局长濮树贵在此前采访中表示,温江还将进一步对标深圳千园之城、杭州未来社区等先进经验和前瞻理念,并邀请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专家何昉作为顾问专家,对外借智借脑,以筑强“公园城市”内生动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