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阿斯利康泌尿肿瘤高峰会在成都召开 专家力挺惠民免疫治疗
2021年05月16日 14:2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6日电 (吴平华)15日,阿斯利康泌尿肿瘤高峰会在成都举行,全国千位泌尿外科专家齐聚,共同探讨尿路上皮癌的诊疗现状及进展,展望国内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治疗和泌尿肿瘤治疗的更多突破。

  大会联合主席、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魏强教授致欢迎辞,感谢专家们拨冗莅临,郭应禄院士代表国家泌尿肿瘤研究中心向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健教授代表大会主席团与邢念增教授、叶定伟教授等出席了本次高峰会。

 中国县域泌尿肿瘤健康发展论坛现场。曹林颖 摄
中国县域泌尿肿瘤健康发展论坛现场。曹林颖 摄

  随着免疫治疗、抗体偶联药物以及靶向药的研究兴起,产生了很多新的临床证据,膀胱癌的治疗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指导医生临床诊断工作的诊断治疗指南也需要不断更新,以规范膀胱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高膀胱癌的诊疗水平。“新的诊疗指南不仅借鉴国外的诊疗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还结合中国膀胱癌独特的临床实际以及关于中国膀胱癌患者人群的临床研究结果,接轨国际,立足国内,为中国广大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合理且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诊疗指导,从而真正造福中国膀胱癌患者。”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健教授在大会上对2021年最新版的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的更新进行了解读。

  魏强教授带来了“免疫新时代之中国尿路上皮癌诊治现状思考及未来展望”的主题演讲中表示:泌尿肿瘤中的免疫治疗应用在所有肿瘤中一直居于前列,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不仅将改变尿路上皮癌治疗现状,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也为泌尿肿瘤从业者带来机遇,有机会做出更多更好的研究和成果。尽管目前化疗仍是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研究人员的努力,更多的免疫治疗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将会被探索出来并应用于患者。

指南更新发布的现场。曹林颖 摄
指南更新发布的现场。曹林颖 摄

  叶定伟教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近年来有很多膀胱癌免疫治疗的进展,主要是围绕以前是一线铂类不耐受的晚期的尿路上皮癌的治疗,已经有多个PD-1,PD-L1抗体获批。免疫治疗创新药物的出现为晚期患者带来曙光。从临床研究到真实世界,从疗效到安全性再到患者生活质量,应用免疫治疗,能够为患者带来全面获益,让更多患者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目前,筛查、诊断、治疗、随访等膀胱癌诊疗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包括对疾病重视不够、患者检测体验差、泌尿外科医生免疫治疗经验不足、长期管理得不到保证等等。为优化膀胱癌诊疗,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方法和体验,依托中国膀胱癌联盟,膀胱癌一体化诊疗中心(IUCC)正式启动建设。不仅将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一体化诊疗平台,规范尿路上皮癌从筛查到长期随访的全程管理,全面提升我国膀胱癌诊疗水平,也将配合临床科研项目为适宜的患者提供免疫治疗机会,使患者能够尽快用上安全、有效的创新药物。

  在尿路上皮癌专场和前列腺癌专场上可谓是“大咖论道”,多位泌尿科专家就疾病的更多话题进行了讨论。除了分享一些经典的患者案例,共享临床和实验探索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专家们也就更细致的诊疗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思考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全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近300名全国权威和县域泌尿领域专家,及业内领先的医疗企业代表出席了第一届中国县域泌尿肿瘤健康发展论坛,共同就提高县域泌尿肿瘤防控和诊治技术、探讨泌尿肿瘤研究、合作共建县域泌尿肿瘤生态圈等话题展开交流,对提高我国基层泌尿肿瘤诊疗水平具有深远意义。论坛上,多位专家提到希望社会多方能够参与到县域泌尿肿瘤医疗生态的共建,以提升基层泌尿肿瘤的筛查率、诊断能力和治疗规范,实现快速推动学科发展,使得县域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完善的医疗服务。

  经过热烈的学术交流,本次阿斯利康泌尿肿瘤高峰会圆满闭幕。此次大会是对中国泌尿领域诊疗进展的一次凝练和总结,为多位专家和组织提供了较好的交流机会,受到了参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认可。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叶定伟教授和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主任张旭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两位主席肯定了各位专家的主题演讲和学术讨论,并共同表示,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发展有目共睹,免疫治疗的持续发展将惠及更多患者,诊疗效率和水平的提升也将让越来越多的医生等工作人员获益,期待未来的研发成果将为全世界的肿瘤免疫治疗做出贡献。(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