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3日电(梁文春)人民文学奖得主、全国读者最喜欢小说奖获得者罗伟章22日携长篇新作《谁在敲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与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及《当代文坛》主编杨青,在成都举行新书沙龙活动,共同给读者带来一场关于“时代与人”的文学盛宴。
在阿来的印象中,罗伟章是四川中年作家中做了最持久写作努力的作家,他一直在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在早期“底层写作”的潮流兴起的时候,罗伟章就被套上了“底层写作”的标签,这种标签有时候是对作家影响力的肯定,但发展到某种程度,又是对作家的一种拘束。“一个真正有活力的作家,会不断地突破自己写作的边界,题材的边界会突破。”

杨青表示,罗伟章在《谁在敲门》中的叙事以及所选择的视角让读者的阅读必须慢下来,文字之间的‘缝合’非常绵密。“我认为他好像没有成为读者导师的企图,也不想成为什么现实客观的再现。他只是一个陈述者,就像我们读者本身一样。”这种被称为零度写作的书写模式,在诗歌中比较常见,在当代长篇小说中非常罕见,杨青非常好奇为什么罗伟章选择如此有局限性的视角叙事。

“我觉得每一部小说有每一部小说的气质,这个气质可能与题材有关,也与写作者自己当时的心境有关,作者的心境铸就一个小说的特别气质。”罗伟章认为他在创作中并不会刻意煽情或考虑迎合读者的阅读期待,“我就是想写下这种天地当中,那种‘人的日常的’,但是又在时代洪流当中的这些人的命运。并没有刻意去感动读者或影响读者。”
杨青认为在《谁在敲门》当中,能感受到作者似乎在这个作品里面已经消失,“我们看不见作者的取向,也没有任何道德的审判,但是却带给我们非常深刻的感受。它是一部读者深刻参与的作品。”
阿来分析了法国作家米歇尔·布托尔以及罗伯·格利耶在零度写作上的实践与尝试,“过分的情感参与,影响到文学对于我们书写对象的客观表达。在客观表达的同时,我们其实又希望通过这些对象的关系,洞见社会比较本质性的东西。”
“我们见证了罗伟章长篇小说的井喷,对时代的处理永远是摆在作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可以说对时代的态度和处理模式是检验作家最有力的方式,《谁在敲门》让读者看见个人命运的同时,更窥见时代的形貌。”杨青如是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