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1日电(唐倩 谢洁星)继武汉、青岛两站巡演后,央华版《如梦之梦》成都站于6月18日至6月20日在四川大剧院上演。央华版《如梦之梦》的明星阵容引发了全国范围粉丝的抢票热潮。更有网友戏称“抢到门票跟中了彩票一样。”
“《如梦之梦》剧场特殊,莲花池的座位设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可售票数量。”四川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四川大剧院来说,抢票压力和社会舆论难以避免。“观众们非常清楚《如梦之梦》的特点,我们接到的咨询电话中,莲花池座位的询问度是最高的。”四川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沉浸式剧场可能引发的观演秩序问题,剧院聚焦于演出和观演环境的安全问题。从严格的“一人一票一证”的实名制购票、检票、准入制度,四川大剧院坚持做到严谨的安全保障和疫情防控措施。

《如梦之梦》对剧场要求很高:环绕形式的剧场,演出接近8小时,三十多个演员、三百多套服装,舞台包含八个方位,三个楼层,穿越时间(民国初年、现代)与空间(台北、巴黎、上海、北京、诺曼底)……还有打破传统的观演关系,独创颠覆传统剧场的观演位置“莲花池”——即观众也在剧中。
“莲花池”架设在舞台之中,座椅可360度旋转。坐在“莲花池”的观众四面都被布景包围,完全置身于戏中。观众只有在中场休息时才能离开,因为要离开座位必须穿过舞台。在演出中,“莲花池”上方将悬挂布景,因而观众等于是头顶着布景在看戏。“莲花池”中间的过道部分也是舞台,演员将会从上面走过,让观众完全置身戏中。“莲花池”自然成了《如梦之梦》剧粉们心心念念最想抢到的位置。
但在出品人王可然看来,“莲花池”未必是最好的位置。“莲花池好吗?当然好。但在我看来,看台前十排的位置更好。在看台的位置上,观众能够看到一个更大的格局和空间的流动性,这个流动性是很动人的。它能让你看看见众生,产生联想。莲花池会有一定的视觉盲区,在某些场景里,两边舞台都有戏的时候,观众可能会无法完全感知,忽略一些细节。”用王可然的话来说,“不是只有莲花池才能入梦”。看台前十排,更加能领略《如梦之梦》的魅力。

《如梦之梦》莲花池式的座位设置,对演员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因为观众就在身边,容易分神,一旦有个恍神,戏就很容易散掉。出演五号病人的肖战就曾形容“演唱会要和观众及时互动,话剧要让自己孤独起来”。
话剧由于其不能中断不能重来必须“一演到底”的特殊属性,对演员各方面要求都很高,许多青年演员都希望通过话剧演出来磨练演技。业内专家表示,在尊重话剧这门艺术的前提下,年轻的演员进入话剧行业,既给了话剧“出圈”的机会,也给了自己磨炼的可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希望行业能做好引导,提供更多机会,让更多有潜力、有艺术追求、有演技的年轻人进入话剧行业。观众也不妨保持平常心和多一些善意,让剧场更多元,让话剧行业更健康发展。
央华版《如梦之梦》接下来将继续巡演6个城市,王可然希望通过这部戏,撬动更多的人进入剧场,“我们一辈子都是希望戏剧能够有更大的影响力,能有更多的人进入戏剧,如果能做成,那许晴、肖战、张亮等等演员,都有莫大的功德。”
“央华制作戏剧的标准是什么?一是能搞明白这出剧是什么;二是请来的演员能发自内心的表达;三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努力。在这三点的基础上,才能把作品做好,靠作品本身吸引观众。”王可然认为,一个剧场往往只能容纳1千多人,因为人数的限制,就认为戏剧是小众审美,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这是一个误区。
“艺术戏剧所有的创作、最初的初心都是艺术性。但艺术性不是小众的,它本质上和电视剧、电影一样,都是面向广大人群的文化,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感受的通俗能力,本质上戏剧在表现手法和技术手段上要有娱乐能力,更能让观众感受到艺术戏剧的精髓,否则人们为什么要去剧场,为什么不在家看电视呢?”王可然想做的正是通过《如梦之梦》这样的“爆款”,让观众们明白,戏剧能这样表达。
《如梦之梦》的成功,给当下的中国戏剧市场带来了具有借鉴价值的重要启示:只有放眼大众、制作精良,让艺术与市场相得益彰的作品才能有广阔天地和长久的生命力。为了回馈观众们的喜爱,央华经典剧目《庞氏骗局》《雷雨》《雷雨·后》《情书》等将先后登陆全国各地。作为央华2019年度制作音乐戏剧《庞氏骗局》,也将于今年在成都上演。
关于央华版《如梦之梦》及更多央华剧目相关的幕后故事,央华戏剧即将出版的书籍《一切为了戏剧》(暂名)也会完整呈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