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8日电 (徐琴 雷艳)“我儿子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参军期间还自己学习了俄语……”近日,巴中市恩阳区89岁的罗家甫老人一边用毛巾擦拭着儿子罗晓勤的照片,一边老泪纵横的谈论着。
罗晓勤出生于巴中市恩阳区文治街道长岭寨村,1974年,19岁的他选择了参军入伍,服役于新疆边防某团,1979年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幸牺牲。罗家甫回忆道,“儿子牺牲之后,我的大脑瞬间空白了。但是我是一名党员干部,不能一直悲伤下去,要化悲愤为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为人民服务。”
于是,罗家甫在处理好儿子的后事之后,将精力都投入到生产中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并且在地方兴修水利、修路的时候事事冲锋在前,这让大家对他赞不绝口。“罗家甫同志是名老党员,担任过生产队长30余年,时刻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品质,在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多次被上级党委、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恩阳区文治街道长岭寨村村支部书记罗之地介绍。
罗晓勤的牺牲影响了他当时年仅11岁的弟弟罗晓。“最后一次见到哥哥的时候,他告诉我说,万一他出了事,家里就交给我来照顾。他让我不要悲伤,要化悲伤为力量,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罗晓说,他始终记着哥哥的教诲。

1991年,罗晓高中毕业后,到恩阳区石城小学代课,2006年通过公招进入石城小学任教小学数学课。在这个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他始终如一,牢记哥哥和父亲的教诲,以哥哥为榜样,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兄长遗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先后被评为恩阳区“优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罗晓说,“我以前叫罗进益,后来改名为罗晓,就是为了纪念哥哥,完成哥哥想要完成的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罗家甫的小儿子罗广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儿媳多年前与罗广离婚。平日里罗家甫除了照顾罗广以外还要照顾孙子,日子过得比较困难。恩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情况后,通过烈属关爱协会积极争取资金为罗家甫修缮房屋、解决孙子转学等问题。
据了解,在罗晓勤牺牲的几十年里,党和国家一直没有忘记他们家。据恩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苟中相介绍,他们通过低保、烈属补助、高龄补助、困境儿童补助帮助罗晓勤烈士家,一年的补助有4万余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