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壤塘县跑山鸡 “跑”出致富“好钱景”
2021年07月22日 11:1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2日电(刘彦岚  尼玛初)7月21日,壤巴拉生态跑山鸡养殖示范基地中,王德海提着装有玉米粒的口袋走进鸡舍,只见山坡上、树林里钻出一只只跑山鸡,争先恐后地跑向半山腰的鸡舍中“开饭”。看着跑蜂拥而至的山鸡,王德海一边将玉米粒和水分别倒进饲料桶内,一边检查着每一只鸡的健康状态。

  对壤塘县蒲西乡伊里村而言这里的每一只鸡都是宝,伊里村属于半农半牧村,面对“山上草场小,山下土地少”的困境,2020年该村立足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土地资源,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养殖产业做文章,依靠省里对口帮扶单位省科技厅,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村里的山坡上建起了占地约13亩的生态跑山鸡养殖示范基地,村里除了每年能收益每亩450元土地流转费,还能偶尔在基地务工拓宽了收入渠道,学习了实用技能,激发了农牧民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成为了壤塘县伊里村振兴的好途径。

生态跑山鸡养殖示范基地。
生态跑山鸡养殖示范基地。

  “以前是需要我们自己送技术上门,现在许多群众来基地问我们一些技术上的问题。”王德海说道。王德海、韩绍忠不仅是该基地的管理人员,他们还负责着村里的养鸡技术指导工作,去年该村在建立基地的同时为有意向养鸡的60户群众发放每户20只鸡,带动周边群众加入到养殖业中。

  “听说我家小饭店的鸡都是自家养的跑山鸡,生意越做越好了。”玛娜一家在317国道边上开了一家小饭店,村里发放的跑山鸡成为了小饭店的招牌菜,吸引着过往游客来品尝,仅去年小饭店就增收1万余元。

  如今,1600只跑山鸡成为村里的“新产业”,带“活”了该村的产业发展之路。

  “把饲料和水备好就可以了,又不耽搁做其他事儿,特别好养。”村里发放的20只跑山鸡成为了宋地丝甲增收的好渠道,2元一个的鸡蛋及100余元一只的跑山鸡让他去年增收了2000余元。

生态跑山鸡养殖示范基地。
生态跑山鸡养殖示范基地。

  近年来,壤塘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遵循“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的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围绕“粮、油、菜、药、畜”等产业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和生态农牧业,推动壤巴拉高原双低油菜产业园、生态蔬菜产业园、牦牛产业园、林下经济产业园和传统特色农作物产业园建设,构建“5+N”生态产业体系,推动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