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力量“沉”下去 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做实为民服务
2021年08月19日 15:5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9日电 (王畅 余京懋)“现在电能充足了,我们的种植规模也扩大了,我还增购了大型烘干机、通风设备。供电公司定期上门帮我们检查用电情况,在致富路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8月19日,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石牛镇双胜村藤椒种植大户何永新迎来了“老熟人”——国家电网四川电力(绵阳玛瑙)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支队队员们。

  当前正值藤椒成熟季节,恰逢雨水天较多,队员们走进梓潼县石牛镇双胜村藤椒种植基地,为藤椒种植户提供上门用电服务,查看藤椒烘干设备、通风设备是否运行良好,为今年藤椒丰收保驾护航。

  国家电网四川电力(绵阳)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主动服务,62支队伍实现“市—县—乡”三级供电区域全覆盖。共产党员服务队聚焦乡村振兴、乡镇改革等重点,不断拓展为民服务,创新“党员服务队+网协员”模式,启动“党员服务队进乡村”工作,以“柔性队伍”方式在一线成立供电服务站(所)支队,进一步延伸共产党员服务队服务触角,让党员服务队的旗帜在服务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四级贯通 织密民生服务网

  近日,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九合村返乡创业青年蒋军从村党委书记、“网协员”卿官松手上接过电力服务“连心卡”。上个月,国网绵阳供电公司花荄供电服务站党员服务队在开展电力驻村服务时,从卿官松处了解到蒋军近期准备新建园区冻库,有用三相电的需求,于是同卿官松一道主动上门指导办理。

  “三农”是供电服务的重点、也是难点,党员服务队结合“村网共建”工作,发挥电网专业优势,融合党委政府乡村治理优势,推进服务力量下沉,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贯通。

  一年多来,国网绵阳供电公司推进政府搭台、公共要素单位共同参与的“村网共建”探索实践。由政府在村社干部中选拔培训“网协员”,协助开展电力设备运行状况收集、供电服务需求对接等信息类服务,执行政府下放的电力设施保护、施工协调等“管电”职能,政企协作搭起电力服务进村社入户的桥梁。

  “有了网协员这一沟通桥梁,我们的信息、措施、服务更精准。”桑枣供电服务站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周立金说,这个月他们和安州区千佛镇东益村“网协员”肖文兴一道,开展“党员服务队进乡村”主题活动,对该村7家民宿开展暑期安全用电检查。该村依托千佛山国家森林公园、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量近8万人。

  事实上,党员服务队为推进供电服务和志愿服务网格化,还给每一名支队队员划分了“红色责任田”,为乡村群众提供“一站式”“全领域”服务,在乡村旅游节、采摘节等重大保电工作中冲锋在前。

  共建的是民生服务网,共享的是乡村振兴。共产党员服务队在“村网共建”示范点设立“连心桥电力服务站”,建立支队“服务日”制度,结合地方“农民夜校”等平台,开展用电服务、购用电培训、安全用电宣传等工作,全力做好服务农村发展“先行官”。

  用心用情 赋能乡村振兴

  烈日炎炎下,国网绵阳供电公司武都供电所党员服务队队员窦进书,又走在去绵阳江油市云顶山六峡村的路上。39年来,他一直扎根云顶山,这条山路他已经走了2000多趟。

  云顶山六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高品质中药材——重楼,深受全国各处厂商青睐,成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宝贝”。

  每到重楼大量用水灌溉的季节,窦进书和他的队友们都会走到田间地头,流动式维护排灌线路和设备,全面检查漏电设施,及时消除设备隐患和缺陷。

  近年来,随着水泵自动灌溉、电烘箱烘制药材,重楼的产量、质量不断提高,药材产业的发展对电力供应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员服务队经过反复走访和踏勘,决定对云顶山运行了24年的10千伏老旧线路进行升级改造,特别对受雷雨、大风影响最为严重的10千伏武北线云顶二组分支线进行重点维护,增强山区线路抵御雷击、大风的能力。

  云顶山地势险峻,道路狭窄,施工难度极大。面对困难,绵阳公司8支党员服务队36名队员挺身而出,带着8匹骡马,身背干粮、肩挑背扛,徒步翻越近5公里山路,冒着山区路滑和脚下深渊峭壁的危险,将重达20多吨的材料和设备运抵山顶。“供电可靠,服务给力,我们村里更有盼头了,大家都有劲,一起致富奔小康……”六峡村党总支书记陈莉说。

  多年来,绵阳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坚持服务乡村振兴,提高“党员服务队进乡村”活动质量,积极与村社支部结对,参与辖区重要农网建设保障和农网升级改造任务,提供24小时不间断故障抢修服务,持续拓展志愿服务、增值服务。(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