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遂宁:一名医科大学在读生的疫情防控“别样体验”
2021年08月25日 16:4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5日电 (罗小单)“您好,请扫行程码,并出示健康码。请问您最近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或接触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吗?”25日,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白马镇高速出口,身着红马甲、手持体温枪、戴着防护口罩,志愿者谭皓轩再次开启了一天的防疫工作。

谭皓轩对来往车辆司机体温检测。
谭皓轩对来往车辆司机体温检测。

  谭皓轩,今年19岁,目前就读于新疆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今年,安居区在白马镇高速公路闸口设置了疫情防控点,由于交运局人手和专业医疗人员有限,安居区白马镇中心卫生院面向社会招募有医学背景的志愿者。

  听到这个消息后,谭皓轩第一时间,瞒着家人就去卫生院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整个假期,这个19岁的男生与交警、辖区派出所、运管、医护人员和镇工作人员一起,对过往车辆司乘人员体温测量、行程查询、信息录入,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青春的力量。

  每天值守防控点10余个小时,从防控点到车辆停泊检查处不到20米,微信运动步数却达20000步以上,大夏天一度冲上微信好友前三,同学戏称“你在跑马拉松?”

  遂宁的八月,基本上是一年最热的时节,连发多次高温预警。室外气温超过35度,马路的地面温度达40度以上,长时间的室外工作,从小被宠着长大的谭皓轩还没有吃过这样的苦头。

  眼看着一起的年轻交警、民警、医生们的习以为常,汗水泉眼似的不停冒都没吭声,谭皓轩也受到鼓舞咬牙坚持。

  “怎么才能凉快点,长时间这样可能晕厥脱水……”一系列的念头在谭皓轩心里打转。于是,他让哥哥送来了最便宜的老冰棍,用塑料袋包裹好,放在额头上冷敷降温。其他同事也纷纷效仿,整个疫情防控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中暑现象。

  “刚开始的几天确实觉得很难受,后面慢慢的就适应了。高温下工作太不容易了。”谭皓轩说。

  “这条路上车流量较大,还有农村客运线的班车。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测体温,看他们有没戴口罩,看看最近有没去过中高风险地区或者返回的人员。”谭皓轩说,就是这看起来很日常的工作,做起来也不轻松。“本来天气就热,偶尔遇见不讲道理的司机和乘客,也会被怼得委屈。”

  中午是没有时间回家吃饭的,乡村道路也鲜有外卖。为了减少接触感染和交叉感染,谭皓轩抱来1箱方便面放在疫情防控点。

  “人手不够,忙的时候,吃饭就随便对付一下,填饱肚子就行了。”谭皓轩说,有时候一碗方便面能够吃1个小时,刚端起碗,就有一辆车下了高速,放下碗筷就得去查看司乘人员的健康码和测量体温。忙完消毒之后,刚端起碗筷,又有车辆下了高速,不得不又再次起身迎上去,如此反复。

  在遂宁,像谭皓轩这样自发报名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休假在职人员、退休工人、暑期学生、自由工作者等。整个疫情期间,他们值守排查、查验“两码”,文明劝导、普及防疫抗疫知识……最大限度消除疫情防控“盲区”“死角”,在复杂的疫情形势下,筑牢了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