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天府旅游名县巡礼⑲走进阆中 感受千年古城的古与今
2021年08月27日 10:1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7日电(唐倩 潘阳薇)8月25日至26日,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巡礼”集中宣传报道活动走进阆中市。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通过实地采访的形式,“检阅”了阆中市获评“天府旅游名县”两年以来的重大举措、重点工作、重要成果。

阆中古城。(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阆中古城。(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阆中市拥有2300余年建城历史,棋盘式的古城格局,南北相融的民居院落,原汁原味,古色生香,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从历史的深处走来,阆中既有说不尽的往日故事,又有面向未来、远征世界的千年梦想。

阆中水城。(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阆中水城。(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坐落于阆中古城中的王皮影艺术博物馆便完整地保留了350多年的皮影雕刻技艺和表演艺术。今年5月,占地4亩、投资近9500万余元的王皮影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由演艺中心、展览大厅、传习制作中心、文创产品开发中心、游客体验中心、网络推广中心等组成,集演艺、收藏与展览、文创开发、传承研学功能于一体。博物馆在传统展览中融入数字化光影、TVR等融媒体设施设备,游客既能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又能感受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互融合所带来的快感与新奇。同时,王皮影还同各大高校合作,将文创产品开发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发出120余款文创产品,既承载传统文化的厚重,又不失品质上的雅致美感。

王皮影。(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王皮影。(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王皮影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创新将现代音乐、灯光、舞蹈融入剧目中,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博物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核心,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积极开展‘进校园’、‘进社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皮影第七代传人王彪说道,王皮影艺术博物馆投入运营后,积极完善配套服务,开发衍生产品,拓展经营范围,同时充分带动周边住宿、餐饮、销售等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已逐步成为阆中古城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成为天府旅游名县新名片。

  与“古城”遥相呼应的,是沿嘉陵江铺开,集水上娱乐、文化体验、休闲农业等于一体的“水城”。该项目依托于阆中古城风水文化及金沙湖、构溪河、三台山等优质山水田园自然资源,突出“极致耍水”、大做“亲水文章”,既立足阆中独特山水相依相融的资源禀赋,更着眼于构建全域旅游格局的前瞻布局,还深度契合了游客“最关注”“最喜爱”“最柔软”的水乡情结和乡土情怀。

  “水城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旅游、农业等综合年收入30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就业近万人。”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何治洪介绍,阆中水城是南充市嘉陵江流域保护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成渝旅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阆中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的核心支撑项目,将为丰富阆中市旅游文化要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做出巨大贡献。

  据了解,阆中市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两手抓,截至今年6月,阆中市接待游客8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5%、97.7%。

  下一步,阆中市将继续坚持品牌创建和内涵提升并举,不断丰富文旅产业厚度,持续提升文旅发展质量,全方位提升文旅业态、文旅服务、文旅营销,全力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