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万源陈中明:探索“金叶子”致富的带头人
2021年08月30日 16:0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30日电(马发海张洪权)在万源市竹峪镇,有这样一位能人,他务过农、打过工、当过村支部书记,白手起家,成为全村有名的探索“金叶子”致富的带头人。他就是该镇道子坪村的种烟大户——陈中明。

陈中明正在捆绑烟叶。万源市委宣传部供图
陈中明正在捆绑烟叶。万源市委宣传部供图

  8月,到了收获季节,道子坪村水池垭组家家户户房檐下都悬挂着长长的金黄色烟叶,这让陈中明着实欣慰与喜悦。陈中明说,烟叶采摘要赶时节,这都多亏了乡里乡亲们踊跃投工投劳。

  2021年是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作为村支部副书记的陈中明表示:“虽然乡亲们已经全部脱贫,但为了让大家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还应该考虑发展产业,带来固定收入,带动大家致富奔康才行。”今年年初,陈中明就开始同老百姓商量种植烟叶。

  其实,陈中明和烟叶打交道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对烟农这个职业情有独钟,说自己和烟叶有缘分,56岁了还浑身充满干劲。

  陈中明的老本行是搞养殖,今年一次机缘巧合,他和烟叶走到了一起。

  当时,在家务农的陈中明因想找一条能推动村子乡村振兴的致富门路正在苦恼,一位朋友向他大谈特谈发展烟叶种植的优势与前景。那时的陈中明虽说对烟叶种植不是很精通,但他毫不犹豫就开始了行动。勤学好问、能吃苦的陈中明在较短的时间里就摸清了烟叶种植的门道,说起烟叶生产技术也头头是道。

  烟叶种植在村子里是个新生事物,虽然有烟草公司的大力扶持,但对基本靠天吃饭的烟叶生产来说,稍有不慎就会有“翻车”的风险。

  陈中明介绍说:“刚开始,最难的是和群众在土地流转和合作经营上要做沟通工作,要给大伙儿算好经济账,在他们怀疑能否成功的情况下,只有自己先投入试试,等看到了收益、效果,大家自然会加入起来,规模也会不断的扩大”。

  乡亲们都不敢尝试,陈中明却不这么看,他愿意冒风险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说:“规模化烟叶种植虽说有风险,但只要下功夫管理经营,其实抗风险的能力要比其他种养殖要强得多,再说有烟草公司作后盾,我觉得信心会大于担心。”

  陈中明是个不服输的人,在烟叶种植管理中事无巨细,再加上苦干实干,即使因为连绵秋雨的不利因素影响,今年种植效益也能达二十万元左右,这也更加坚定了陈中明今后继续扩大种植烟叶规模的信心。

  陈中明是个有想法的人,今年年初,他发现在村子里有许多水稻田,因地势高、地块小、种植不便,都成了荒田。而这部分原先的稻田因山高水清、气候温润的独特条件,如果种植烟叶,绝对能产出高品质的烟叶。在他眼里,这些荒废的高山稻田全都是宝贝。

  陈中明还总结到,如果过于追求种植规模和产量,那么产出的烟叶将慢慢地失去现有的烟叶特色和内在品质,要想把烟叶种好并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在烟叶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

  说干就干,陈中明与村里协调,承包了附近几十亩荒废的田地。在别人不解的目光中,陈中明乐呵呵地开始上山开荒。因为荒田地块小,大型农机无法使用,使种植用工量增加了不少,陈中明就动手改造适合山地作业的小型农用机械,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目前,陈中明在道子坪村种植烟叶的面积达到55亩,共计6400多株,设42个薄膜蓬。

  初秋时节,正值烟叶采摘期,20余名烟农顶着烈日忙着摘烟、捆烟、晾烟,这20名烟农大多是村上的村民。平时在竹峪小学带孙子的李明秀仅仅利用暑假做了20多天零工,便在陈中明的烟叶基地里挣得2585元工钱。村子里一位70多岁听力下降严重的老人,因为管理陈中明烟叶基地每个月要干25个以上零工,月平均收入更是达到了3000元以上。(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