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屏山县:政协牵线搭桥倾力帮扶 小竹笋托起山村振兴梦
2021年09月14日 16:4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分享到:
成片的竹笋长势良好。何虹江 摄
成片的竹笋长势良好。何虹江 摄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4日电 (吴平华 何虹江 )“9月6日才开始收购笋子,一个星期已经收到鲜笋6000多斤,每斤3.5元-3.8元。预计今年能产50多万斤,产值能达到200万元,人均增收能达到2500元。”13日,宜宾屏山县锦屏镇三洞社区支部书记廖本兵兴奋地说,在本村,抹荷竹笋(又方竹或刺黑竹)已投产了,今年村上开始组织收购、加工抹荷笋,为群众解决销路困难。

  据了解,三洞社区是屏山县78个重点脱贫村之一,幅员面积41.3平方公里,由原三洞村和原油房村合并而成,全村269户846人,脱贫户55户200人。这里丛山峻岭,峡谷纵横,地形破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生活艰苦。经过8年的脱贫攻坚,于2017年整村摘帽、2019年全部贫困户实现脱贫,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改善。

正在进行清洗。何虹江 摄
正在进行清洗。何虹江 摄

  2015年以来,县政协在开展脱贫攻坚对口帮扶中,因地制宜、多方论证,发现这里特别适合发展竹产业,种植竹子投入底,周期短,见效快,而且该村正处于富硒产业带上,为此,帮助该村上确定了发展竹产业项目,动员和组织群众大量种植抹荷竹。同时,组织了村民代表到沐川县、成都市等地参观基地、竹笋加工企业,邀请了农业专家到村开展种竹技术培训。为了解决老百姓资金困难,专门协调财政、林业部门,给予每亩300-500元的种植补贴。为了打消群众销售顾虑,他们又将该县专门做竹笋加工的企业菜多多公司负责人请到村里,给群众签订保底价销售合同,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几年努力,目前,全村已发展抹荷竹近6000亩。竹子产业已经成为该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现在投产的有1000多亩,明年、后年会大量投产,到时我们还要做竹笋深加工。”廖本兵说,他们已经成立了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天马园”“沐雨山”2个竹笋商标。(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