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6日(记者 张浪)26日,抖音在成都举办了“全面发展-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研讨会”,邀请学术机构、当地媒体共同探讨如何协同参与,保护未成年人用网安全、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

据介绍,抖音已于日前上线了国内视频平台中最严格的青少年模式,保证平台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且无法自行退出。该模式下,用户每天只能使用抖音不超过40分钟,且晚22点至次日早6点不能使用。
与会专家共识,抖音此举提升了视频平台进行未成年人保护的行业标准,虽然标准的严格意味着平台用户活跃度等短期利益的受损,但长期看来,有利于整个视频行业可持续发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社会系统性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网络平台、监管机构的共同努力,抖音此次推出的“业界最严”青少年模式,是网络平台端做出的实质性努力。
据悉,此次研讨会是抖音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专线”(后称“专线”)全国巡回研讨的第3场。今年以来,“专线”先后走进北京、山东,邀请当地学术机构、媒体、抖音创作者共同参与,探讨社会多方协同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有效方式。
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以及现场媒体代表加入“专线”。截至目前,已有5家学术机构及27家媒体加入了“专线”。
“未成年人从‘会用网’到‘用好网’,需要互联网平台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做好工具保障。与此同时,家长要营造家庭良性用网氛围,学校要注重媒介素养的培育,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才能打造健康的未成年人用网空间。”四川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李松林建议。
平台规则方面,抖音已于日前上线国内视频平台中最严青少年模式,对用户使用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对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等内容,抖音也会给予下架处理。总体来说,抖音已经通过保护工具、客服专线等多种举措,建立起了覆盖时长管理、内容过滤、隐私保护、消费保护、投诉处理等方面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此外,未成年网络保护也是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家庭和学校的重要性不应被忽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讲师程猛呼吁,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用网习惯的表率,学校不能只在校园禁用手机,也要加强媒介素养课程的开发,以人性化、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让孩子在与媒介的交流中感知自我、提升自我、理解自我,带来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至于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表示,家长们不必谈网色变,反而要善用网络,促进、引导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抖音青少年模式负责人介绍,在业内其他产品的青少年模式中,用户只能浏览推荐内容;但抖音在推荐页面外新增了“发现”频道,让用户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体系化的深度学习。今年8月,抖音青少年模式还上线“订阅”功能,用户在发现感兴趣的帐号后,可以单向订阅帐号的最新内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