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蓬安:探索 “田长制”让农村撂荒地变粮田严守耕地红线
2022年03月17日 18:5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蓬安以“党员干部责任田”制度推进撂荒地变粮田。
蓬安以“党员干部责任田”制度推进撂荒地变粮田。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7日电(王爵 郭安平 曹雷)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田长则是耕地的守护者。全面建立每块农田有“田长”的管理模式,从源头上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消除撂荒地,对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7日,在四川南充市蓬安县龙蚕镇千丘塝村,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村民们正在新复垦的千亩良田上开展春耕播种工作,机声隆隆、人声鼎沸。

撂荒地变粮田。
撂荒地变粮田。

  刚从田里回来的彭正中跺了跺沾满鞋底的泥,忙着把巡查结果登记在册。作为千丘塝村村党支部书记,为何会去巡查耕地?这是因为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蓬安县龙蚕镇千丘塝村村田长,而今年初开始担任田长的他对这项工作充满热情。

村民正在整理田地。
村民正在整理田地。

  彭正中说,自担任村上的田长以来,他得定期到田间地头对撂荒地整治情况进行巡查,并将情况及时上报,同时发动村上党员干部带领村民积极开荒,把每块地都利用起来。在彭正中身后,原来的撂荒地已翻耕一新,翻过的土地散发着清新的味道,地块一侧,一块“党员干部责任田”的公示牌格外醒目,在公示牌上,明确标注了田块的责任人、耕地面积和种植作物等。

村民开始春播。
村民开始春播。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通过党员干部责任田,将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目的是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推动高质量发展。”蓬安县龙蚕镇党委书记刘鹏潜说。

村民整理田地沟渠。
村民整理田地沟渠。

  据悉,今年,蓬安将全面推行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四级田长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彭正中一样担任田长的,共有上千人。

村民们忙春耕播种。
村民们忙春耕播种。

  据蓬安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唐晓勇介绍,严守耕地红线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纪委监委将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督促责任单位严格落实“田长制”的要求,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坚决守住全县74万亩耕地红线。(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