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达州市公安局徐娟:绽放于特巡警支队的铿锵玫瑰
2022年03月24日 20:0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4日电 (孙粟 丁畅)“不要松懈!保持住!”近日,在达州公安战训基地训练场,一阵急促有力的打气叫好声音从一群铁血男儿中迸发而出,特巡警脚踩塑胶跑道,加速冲刺。随着特警队员的快速移动,徐娟也终于出现在记者眼前。作为达州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综合大队副大队长,每逢练兵之际,徐娟都会参与其中。

 徐娟资料图。达州市公安局供图
徐娟资料图。达州市公安局供图

训练中,每每动作有不规范之处,她便上前示范给特巡警们看,直到他们到位为止。教科学般的演示,一帧一帧地嵌入在场特巡警的脑海里。问及为何如此严格?徐娟坦言:“严格训练也是在保障民警的安全。只有规范的训练,才能让特巡警们在处理日常警务工作中少受伤害。”

高强度且重复单调的训练生活,让徐娟神经绷得特别紧,白皙的皮肤逐渐转变成小麦色,手脚满布茧子,膝盖胳膊上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尽管如此,天生乐观的她,与同队姐妹相互鼓励,“轻伤不下火线,咱还得坚持按时训练。如果自己的身体素质都不过关,那我们凭什么去保护群众?”秉承着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坚定信念,徐娟将青春和热血洒向训练场,无论天晴下雨,基地上始终有她的身影。

徐娟(右)资料图。达州市公安局供图
徐娟(右)资料图。达州市公安局供图

徐娟第一次全副武装在达城中心广场和人民广场巡逻执勤,集体“亮相”,并在应急处突拉动演练表演“空手劈木板”时,引来无数市民驻足拍照和点赞。那一刻,徐娟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男子坐在达城老车坝某大楼楼顶,有轻生倾向,请立即前往救援。”2010年的一天下午,正在达城中心广场备勤的徐娟接到对讲机指令后,徐娟与队友迅速赶赴现场。

见到特巡警后,男子情绪异常激动,威胁其要是胆敢靠近一步,自己便立即跳楼。为了稳定男子情绪,徐娟只得后退商量对策。现场指挥员当机立断:“徐娟,你心思细腻,你上!先安抚好他的情绪,不要硬来。我们在后面增援!”

指挥员话音刚落,徐娟心中猛地一颤,“啊!我能行吗?万一失败了,那可怎么办。那可是一条生命啊。”但警令如山,不容许她推脱。徐娟稳了稳心神,随即出现在天台上,她仔细观察着地形和男子所处的位置:男子站在楼顶围栏外面的天台上,前面没有护栏,而围栏却有70厘米高,要跨过围栏拉住男子几乎不可能,必须要让男子靠近围栏才能实施营救。

“弟弟,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吗?天大的事,也不能拿生命开玩笑啊。”“弟弟,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姐姐经历的事情可多了,跟姐姐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漫长的疏导,架不住徐娟的攻势,男子终于道出意图轻生的缘由:几天前,他因琐事和父母发生争吵,之后,父母对自己十分冷漠,一气之下的他便跑到了天台。

了解原因后,徐娟继续劝导,在慢慢向男子靠近的同时,一个营救计划也在她的脑海里浮现。“弟弟,站这么久了,口渴了吗?姐姐这有可乐,来给你一瓶。”趁着给男子递可乐的空隙,徐娟一把拉住男子的手,身后的队员们见状后,一拥而上,成功将男子从天台救下。而此时,徐娟早已汗湿衣衫,瘫坐在空旷的天台上。

“那天,天台的风很大,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冷。”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徐娟虽然仍有后怕,但更多的是自豪。奉命于“危难”之际,顺利完成任务,这样的经历也让徐娟认识到,身为特巡警,必须时刻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完成任务不仅需要有胆量,更要有谋略。

“兼顾勇与谋,要从日常的训练抓起。平时什么样,遇到突发紧急情况还得是什么样。”徐娟坦言,为了抓好业务工作,她跑遍了8个分县局,结合达州公安特巡警工作实际提炼出了技战法和经验,有力促进特巡警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3年至2015年的全省特警五项比武中,达州特警参与突击攻坚科目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鲜花和掌声的背后,也饱含着徐娟的付出。

从警16载,徐娟给人的第一印象,却并没有多少沧桑感,透过她那深邃的眸子,依旧能感受到最原始的力量——坚定炙热、不怕吃苦。凭借突出表现,徐娟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个人嘉奖3次,2019年度被评为“十佳特巡警”,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被评为达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22年3月,被表彰为“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女民警”。(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