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5日电(吴平华 王鉴 )“你肯定无法相信,你面前的花椒园,几年前还是煤矿矿坑和附属设施!多亏了赵代表点子多,帮我们找到了赚钱的新路子,跟着代表干,肯定有钱赚!”德田村村民钟兴才由衷地说。
“群众选我为人大代表,我就应该秉承一名人大代表的初心和情怀,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力为群众做些实事,为群众代好言、服好务”。在宜宾珙县巡场镇德田村,被“省上认定为50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之一的赵廷华,正在1500亩花椒基地指导脱贫群众种植花椒技术,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2022年春耕时节的到来,巡场镇德田村的村民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和过去“以煤为生”不同,现在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变成了几乎每个四川家庭橱柜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花椒,而为乡亲们带来这颗“摇钱树”的,正是德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巡场镇第八届人大代表赵廷华。
德田村位于巡场镇南部的高山上在珙县作为“川南煤都”的黄金时代里,有着丰富煤炭资源的德田村自然成了“香饽饽”。但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德田村的“黑色黄金”逐渐不复往日辉煌,产业转型势在必行。2012年,受到上罗镇代家村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业的启发,赵廷华又牵头成立了花卉苗木种植企业,流转村里800亩土地用于种植红豆杉、樱花、茶花等绿化用花卉苗木,解决了35户120多人在基地务工,为农户人均增收3600元,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了24万元土地流转收入。虽初期取得了较好收益,后再次因市场存量逐渐饱和陷入停滞,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红豆杉资源,赵廷华借鉴江安县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从2016年起,先后和其他村民一起开办了红豆山庄等四家农家乐,初步实现了德田村向乡村休闲度假村的转型,但在赵廷华看来,旅游业这种“靠天吃饭”的产业不确定性因素过多,还是得为乡亲们找一个能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
在县里组织的一次外出考察学习期间,赵廷华在重庆江津找到了他苦寻已久的“致富经”——花椒。“花椒投入成本低、不择土质的特性不仅和德田村的自然环境完美契合,而且市场前景广阔,于是我回到村里后立即和村两委班子进行讨论,并专门进行了市场调查和群众走访,最终决定发展花椒种植业。”赵廷华回忆道。说干就干,2017年,在赵廷华的带领下,利用自筹和向银行借贷来的300多万元启动资金,德田村开始兴建花椒产业基地,200余户村民加入到了花椒种植中,同时,赵廷华还整合村建制合并前各村优势产业,制定了以花椒、茶叶为主导产业,林下种养殖、高山蔬菜、乡村旅游为配套产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方案。截至2022年初,德田村已建成投产500亩的花椒种植园,预计年产量将达到30万斤鲜花椒,按7元一斤的收购价算,年收入将不低于200万元。在以花椒为代表的转型产业的带动下,德田村的群众收入水平也逐年上升,截至2021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0元,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
“我在赵书记带领下也种植了400余亩花椒,长势喜人,有望今年丰产30万斤,预计收入200余万元。”当地花椒种植户王洪亮说,他真心感谢赵廷华的辛劳付出。
2021年11月,在珙县新一届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赵廷华高票当选巡场镇第八届人大代表,而这已经是他的第五任人大代表了。从2001年首次当选镇人大代表以来,赵廷华始终积极履职,先后以个人或与其他代表联名的方式提交议案建议近30件,帮助村民切实解决了一系列生产生活难题。凭着一股艰苦奋斗、勇闯新路的创业精神,赵廷华带领乡亲们大走绿色产业发展之路,让昔日贫瘠的荒山地里种出了“幸福花果”。目前,德田村已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宜宾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而赵廷华本人也被四川省认定为了首批农村致富带头人。
赵廷华表示,下一步还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全力谱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力争在2023年建成市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持续做大做强产业基础,力争到2025年建成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过去我们村靠的是煤炭这个‘黑色黄金’,现在和今后我们要靠花椒、茶叶、乡村旅游这些‘绿色黄金’富起来,这座‘矿山’还等着我们这些‘矿工’开采呢!”眺望着山下繁华的县城,赵廷华满怀期待地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