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0日电(吴平华 何沂 )宜宾珙县在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过程中,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通过外引、内育、善用,栽好梧桐引凤来,推动形成“聚集人才、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力促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开门开放外纳贤士。立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焦人才在推进改革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主动、周到为引进人才、地方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世界知名大学年度排行1000名以内国(境)外高校和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博士研究生50万元,国内普通高校博士研究生、“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急需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30万元,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20万元,世界知名大学年度排行1000名以内的国(境)外高校和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全日制本科生10万元。引进成熟型高层次人才的安家待遇以“一事一议”方式确定。注重抓好情感培养,定期通过挂职锻炼、座谈会、登门拜访、电话联系、手机短信等形式,以人文关怀方式强化与人才的联系沟通;将优化管理常态化,实行“一年一考核、三年一评选,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拔使用”的动态管理模式,推行优秀人才年度目标考核制等一系列方式,摒弃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让人才主动把“心”留在珙县,把干劲用于珙县经济社会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各方面人才100余名,并已累计为800名干部提供临时周转住房。
锻炼历练内育英才。为有效破解山区县年轻干部梯次储备不足、专业弱项明显、岗位历练欠缺等问题,启动实施“兴珙菁英”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计划,强调“内才使用”,加快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大力扶持基层人员教育,村干部身处基层治理一线,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既是“领头雁”,又是“主心骨”。珙县上罗镇通过实施农村干部人才学历提升工程,完善农村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帮助村干部提升学历、增长本领,锻造出一支扎根乡村、带动乡村、振兴乡村的生力军。截至目前,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县委组织的周末培训班、“兴珙菁英大讲堂”“提能夜校”等“充电”行动10余次;参与农村干部人才学历提升计划的基层干部100余人。
多元多措用好人才。坚持贯彻创优人才服务和激励模式,积极推进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保障体系建设,激发各类人才的干事创业热情。持续加强人才引进、培育、使用等各个方面的科学统筹,正确处理本土人才与外来人才、体制内人才与体制外人才、高层次人才与基层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健全党管人才的运行机制,常态落实《珙县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二十条措施》,加强沟通联系,营造良好的人才服务环境,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充分发挥珙县发布、智慧珙州微信公众号、微视珙县、视频号等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加大典型人才宣传,强化舆论导向,在全县范围内营造识才、用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