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2日电 (何佳林)近日,顺庆区农业农村局开出了高温天农业抗旱技术指南,农技专家们也纷纷走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
6月21日,多样化“解暑”法在多个农业生产基地呈现。在渔溪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大棚内种植了南瓜、黄瓜、玉米、青椒、番茄、茄子等蔬菜,长势喜人。午后时分,该蔬菜大棚内显得格外阴暗,棚顶的黑色遮阳网挡去了大部分阳光。“现在光线只有35%左右,这样阴凉些。”蔬菜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只是夏天园区给大棚降温的一种方式。

据介绍,该大棚还采用水帘+风机的方式,加强空气流动,使水气蒸发带走热气。这些“水帘”摸起来质感像塑料又像纸张,形成一个个菱形空隙,水从上面流到下面。在“水帘”的对面,墙上安装了多台大型鼓风机。“鼓风机送风,‘水帘’的流水降温,两件‘法宝’同时发挥作用,就能产生类似于空调的效果,可以将大棚内的温度降低到适宜的温度。”该村农业技术人员说,有了滴灌、喷雾、湿帘等一系列设施,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小了,品质也更易控制。
高温袭来,对畜禽养殖户来说也是个考验。高温会引起动物热应激,导致机体抵抗能力下降,进而导致各类疫病发生。在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里,畜禽还会出现明显的生长缓慢、采食量减少等“中暑”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潆溪街道生猪养殖户有的给猪舍装空调、有的用湿帘风机,办法五花八门。在双庙子村南充振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场里,这里用的是物联网技术,猪舍内喷雾控制温湿度,全程可用电脑设置自动控制。200多平方米猪舍内,每两三个平方就装有一个喷雾设施,走进猪舍,里面水雾缭绕。“50多台水帘以及喷雾设施全都一体化操控,一旦室温超过30℃,就会按需自动打开喷雾设施降温,而湿度一旦高于80%,水帘也会自动关闭。”猪场负责人龚冬福说,控制很方便,猪肉品质也更有保证,除了对外界环境的控制,他们也给猪饲料适度降低能量,减少油脂量,并增加了青料的喂养量。

“养殖户们要尽量改善畜禽舍周环境,采用物理办法降低舍内温度。有条件的养殖户可添置水帘风机、喷水降温系统等设备来降温。”顺庆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农技专家提醒,除了做好畜禽舍的降温工作之外,还必须保证畜禽及时喝到清洁的凉水,确保饮水供给,应适当调整日粮配方,调高日粮蛋白能量比,要适量添加防暑降温药物,增加采食量。同时,做好畜禽舍内外的清洁卫生、消毒灭源和免疫接种工作,防范好肠炎、胃炎、霉菌毒素蓄积中毒等高温高湿季节性高发疾病,如发现畜禽生病,应及时请兽医诊治。
另外,在连续高温的作用下,养殖池塘的水温逐渐上升,水产养殖动物进入大量采食和生长旺季,养殖水体微生物也进入繁殖旺季,必定导致水体有机质快速增长,溶氧度降低,诱发甲藻、蓝藻、肠炎、缺氧等不利现象,常常导致水产养殖重大损失。为此,农技专家特别提醒渔民,高温天要将水位加高,保持高水位养殖,控制投饲和施肥量,并通过适当换水、池边种植水生植物、合理使用生石灰及氯制剂进行水体消毒和高效复合微生物制剂等方法来调节水质。
李子采摘眼下正如火如荼,但由于成熟期不同,有些品种还未到采摘最佳时机。面对高温,渔溪镇渔溪桥村的李子产业园800亩的李子又要靠什么给它降温呢?据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家的李子主要靠滴灌为其解暑。“像挂盐水一样在树干部分滴灌,不用像以前那样人工跑来跑去辛苦浇水,因为用水量小,阀门打开后不用紧盯看牢,可谓是节水又高效。”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天早上到基地把滴灌阀门打开,40分钟左右,基地里的李子都“喝”得饱饱的。滴灌的过程中,他们把大棚内所有的通风口都敞开,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
据了解,今年以来,顺庆区新增了700亩喷滴灌面积。通过该方式,不仅能为果蔬“解渴降暑”,还节约用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