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在市州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631个史志阅览室
2022年06月22日 21:0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2日电(王爵)22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将《蜀韵纪事(第一辑)》《蜀韵纪事(第二辑)》(上下册)、《巴蜀史志(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专刊)》《巴蜀史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刊)》《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特刊)》《巴蜀史志(脱贫攻坚特刊)》《四川年鉴简本(2021》《文摘周报》等图书期刊报纸共6310册(份)交付邮政快递,分别赠送各地省、市、县共建的史志阅览室。至此,包括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在内,四川在全省各地设立的631个史志阅览室全部挂牌投用。

设立史志阅览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供图
设立史志阅览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供图

  为认真贯彻落实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中充分发挥地方志教化育人作用,培育爱国爱乡情怀,今年3月,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会同各市(州)及县(市、区)地方志部门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共同设立史志阅览室。这是省地方志办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对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巴蜀文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方志部门承担着“存史、育人、资政”的重要职责。近年来,省地方志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坚持修志编鉴与开发利用同推进、留存历史与服务当代相结合,狠抓主责主业,忠实记录四川实践,宣传党的百年壮阔历史,强化资政辅治服务,以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助力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形成了丰富的具有厚重历史价值的成果。为让这些成果在更广范围得到传播、推广和应用,四川省地方志办大力开展“史志七进”,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川渝7所高校合作,建立“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向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公共图书馆及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部队、企业、街道社区、有关中小学校赠送地方志书5万余册。此次会同各市(州)及县(市、区)地方志部门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共同设立史志阅览室,是“史志七进”活动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

史志阅览室的刊物。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供图
史志阅览室的刊物。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供图

  “史志阅览室”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及群众热烈欢迎,纷纷称赞此举“看得见乡容、听得见乡音、记得住乡愁、传得下乡俗”。厚植本土基因,建强文化阵地,是传承乡村文脉、培树文明乡风、繁荣乡村文化的务实之举。史志阅览室在四川城乡的广泛设立,必将为凝聚群众的爱家爱乡情怀、助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为给广大群众提供更多资讯,获取更多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文摘周报专门开设《蜀地纪事》栏目,并向全省史志阅览室赠送了最新出版的2期《文摘周报》。(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