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叙永:撂荒地蝶变“丰收田”
2022年06月24日 19:5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4日电 (苏忠国 李光碧)24日,天刚蒙蒙亮,泸州市叙永县大石镇勇闯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杨朝勇便带着10余名村民,来到旺龙村的高山梯田边,对流转承包来的600余亩“农田”进行管理,为秋季丰收做足准备,然而,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

撂荒地蝶变“丰收田”。苏忠国 摄
撂荒地蝶变“丰收田”。苏忠国 摄

  撂荒地蝶变“丰收田”的故事,正在叙永乡村上演。地还是那块地,但更多“有生命力的地”回来了。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为守住乡村的生命力,端稳粮食饭碗,今年以来,叙永县把撂荒地整治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不断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让“荒地”变“良田”,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精准施策万亩沉睡撂荒地被唤醒

  “留在家乡务农收入甚微,外面机会多,青壮劳动力都选择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多以种田种菜为主,效率低,收益也低。”叙永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永清介绍,作为农业大县,叙永如今吃粮需要外购的村民不在少数。

  为改变这一状况,叙永县在当地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坚持整治与发展相结合,采取网格化精准找、“三耕法”分类治、标准化指导育的方式,精准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全县12000余亩沉睡撂荒地正一步步被唤醒。

  在撂荒地整治前,叙永县将15.3万户农户划分为4370个网格,组建摸排小分队2200个开展精准摸排,全面掌握了全县12000多亩撂荒地的基本情况,为后续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如何将摸排出的12000余亩沉睡撂荒地唤醒?叙永县农业农村局发挥牵头主抓作用,在吸收各地整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拾耕、代耕、租耕的“三耕法”精准指导撂荒地治理。所谓拾耕,就是鼓励外出户、劳力缺乏户将田地委托亲戚、邻居耕种,对地势宽阔、水源充足的撂荒地,引导农户拾耕。所谓代耕,即组织有经验、发展种植业意愿强烈的种粮大户,跨社、跨村、跨镇成片代耕。所谓租耕,是以实施“三变”改革为契机,采取“农户+村资公司+企业”经营模式,由村资公司统一托管、对外流转,实行租耕,企业连片打造、规模种植。目前,通过拾耕、代耕、租耕,叙永县已有10052亩撂荒地被唤醒。

  与此同时,叙永县成立农机化服务组织,整合投入涉农项目资金62万元,推广适宜丘陵山区水稻、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耕种的农机具,为农户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助力复耕,此外,叙永县分别在23个乡镇组建复耕指导组送技术下田,为撂荒地复耕提供了技术支撑。

  如今的在大石镇旺龙村、后山镇丰收村等地,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辛勤的劳作声让“沉睡”的撂荒地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

  叙永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郭浩表示,将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法规宣传,推深做实耕地保护工作,并逐一落实农业保险及相关惠农补助,引导大户、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参与撂荒田复耕复种,全力守好人民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因地制宜万亩撂荒地蝶变“丰收田”

  夏至时节,大石镇旺龙村的田间地头处处披绿,一块块稻田里秧苗青青、一株株玉米竞相成长,一棵棵大豆苗长出了新绿,曾因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缺少劳动力荒废掉的田地一改往日的荒芜景象,旧貌换新颜。

  “我们是传统的农业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看着这么好的土地都荒了,我就心里难过。现在这片田地终于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看着地里长势喜人的水稻,旺龙村73岁的老党员陈文书感慨万千。

  “复耕难度小,水源充足的地块,我们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复耕难度大、耕种条件差的地块,我们以种植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为主,做到一地一策、因地制宜,尽最大努力保障土地不撂荒。”谈起撂荒地治理的方法,大石镇副镇长陈强表示,只有不断增强农民种粮的科学性,才能调动群众种粮的积极性,提升粮食产量,增加粮农收入,从源头解决土地撂荒现象。

  今年以来,叙永县因地制宜,科学推动撂荒地整治。截至目前,全县12126.3亩撂荒地已整治完成10152.2亩。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将增加3600吨,带动村民增收905.4万元。

  当下,走进叙永县的乡村,鳞次栉比的田野间,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农作物长势喜人,田间劳作的村民与生机盎然的农作物相互映衬,一派和谐景象。谁也不曾想到,10000余亩撂荒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充满希望的“丰收田”。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撂荒了!看着撂荒地再次充满生机,我心里特别舒坦。”看着充满生机的田地,刘永清深感欣慰。

  郭浩表示,将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加大投入、强化力量,持续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加强动态跟踪监管,不断巩固整治成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撂荒地问题反弹,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叙永贡献。

  仓廪实,天下安。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在叙永广袤的乡村里,对于很多撂荒地来说,地还是那片地,但生命力已大有不同,而这些富含生命力的蝶变,在撂荒地整治利用工作的推进下,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