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7日电 (张晓玲 李欣莹)“光明,一个令人神往的词语。拥有了光明,就拥有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假如我是一位盲人....。.”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散文,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盲人作家王忠礼不知道反反复复听了多少遍,然而,这一切没有假如。
王忠礼家住德阳什邡市马井镇同心村,2009年正在四川农业大学读大四的他,突然遭遇急性视神经炎,短短两天之内五彩斑斓的世界从他的眼前消失,他双眼失明了。大四学生,还有一个学期就将毕业,23岁的他和同学们一样,对未来怀着无限的憧憬,然而当家人带着他在各大医院医治无果后,王忠礼陷入了对未来的恐慌。
“心理落差特别大,但失明已经成为事实,我要做的不应该是颓废,我要学会怎么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怎么去把自己的人生过好。”王忠礼去了一家盲人按摩院,体验盲人生活,学习盲人的一些基本技能。作为一名从知名大学里走出来的年轻人,王忠礼不甘心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压缩在一个按摩店中。他想要破茧,冲出这片黑暗,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光明之路。

王忠礼从小喜欢读书也爱好写作,失明后,他一直想通过文字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盲人电脑”。然而,学习盲人电脑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熟记键盘上每一个键的位置和每一个快捷键、功能键,并通过不同的组合来完成不同的操作。“比如进行网页的搜索,就像人进入一个屋子找一本书,明眼人一下就能找到,但是盲人往往就只能顺着一个地方慢慢的搜索。”王忠礼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学习,王忠礼熟悉了盲人电脑操作,打字速度也从一分钟十来个字提升到五十来个字。刚开始写作的半年时间,投出的稿件基本石沉大海。“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走下去。”王忠礼一边继续写作,一边学习提升,在这期间,他的作品质量大幅提升,陆续在《人民日报》等全国各类刊物发表,作品《读书照亮黑暗青春》荣获光明日报社与澳门晚报社主办的全国征文二等奖;《星空下的且思且行》荣获“仰望星空”全球征文三等奖;《“阿甘”的三亚之恋》荣获第23届书博会征文全国三等奖....。.王忠礼的作品主要以现实主义、弘扬传统文化、书写真善美展现正能量等为主题,10年来,他累计荣获各类征文奖项20余次,发表各种作品500余篇。他也是德阳市唯一一名进入四川省作家协会的残疾人作家。因为热爱,他还和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作家宇晓以文结缘,成为了一对作家夫妻,和妻子志同道合,两人也常常探讨写作题材和写作方法。在乡间的生活,也给了王忠礼很多创作灵感。他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红白村的新颜》,成功入选2022年度四川省作家协会乡村振兴重点扶持项目作品。
王忠礼热衷于公益事业,长期与公益机构合作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10年来,一直担任公益杂志《倾听》的总编,用文字激励遭遇不幸的人们。今年他还成为了什邡市残联残疾人励志报告团的队员,他和大家一起走乡入村,讲述一个个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帮助残疾人自信、自强、自立。“在我写作和从事公益之路的这些年,有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挑灯前行。虽然我眼前暗了,但是我可以点亮心中的灯,或许还能照亮几个人!”王忠礼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