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叙州:党建引领驱动集体经济“换挡提速”
2022年07月09日 19:0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9日电(吴平华 陈小雄 杨均梅 )近年来,宜宾市叙州区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以党建工作的“提档”,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强到优,走出一条“集体创收”与“群众受益”的双赢之路。

  走进喜龙村,排列整齐的小楼、形态多样的林木花卉、漫山遍野的茵红李,宛如一幅壮美的乡村振兴画卷。通过多年的发展,喜龙村形成了以茵红李、柑橘等特色产业,产旅融合发展成效已经凸显。很多游客会来这里,感受儿时的记忆、体验独特的农耕文化、采摘的乐趣,品尝正宗的农家菜。

 喜龙村乡村振兴新貌。 陈小雄 摄
喜龙村乡村振兴新貌。 陈小雄 摄

  喜龙村有茵红李3000余亩。每年李花盛开和李子成熟的时节,村上都格外热闹。眼下茵红李陆续上市,果农们正忙着采收。作为喜龙村的青年党员,宜宾果子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兴科也非常忙碌,每天都带领团队通过电商平台帮助果农打开销路,把茵红李送往全国各地。李兴科介绍道:“今年较往年相比茵红李产量有较大的增长,估计今年(线上销售)300万斤以上,现在我们每天的订单是1万5千单,预计今年的销售可以达到3000万。”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李兴科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将原来的传统销售模式逐步向电子商务转变,每年电商销售额就有2000余万元,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电商达人。除了打通当地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他还带动当地发展茵红李、茉莉花、猕猴桃等特色农产业,直接受益的农户就有上千户。李兴科表示:“作为一名党员,我就想的是扎扎实实的工作,尽最大的努力把家乡的茵红李卖得更好,卖得更广,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

  近年来,喜龙村党支部以“建设幸福喜龙”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全域推进,把“产旅融合发展”和“农家乐休闲度假游”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支点,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成效显著。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四好村。

  “以前我们村都是村做村的,企业做企业的,没有形成合力。现在是我们喜龙村是通过党建引领,村企联营,共同来发展,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柏溪街道喜龙村党支部书记宋双和介绍说:“截至2021年,喜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48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5880元。”

  “党建链”与“产业链”的紧密相连,让喜龙村走出了一条“集体创收”与“群众受益”的双赢之路。喜龙村党建引领推动村集体经济加速发展是叙州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叙州区通过党建引领、政策驱动、资金撬动、头雁带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档加速”。叙州区委党建办副主任钟朝强表示:“叙州区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因村制宜探索出多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让“党建链”与“产业链”紧密相连。”

  据悉,2021年,叙州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792.9万元,较2020年增长140.7%,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20个,50~100万元的村21个。(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