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4日电(吴平华)“虽然经历了连续高温天气,对果子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因为果子品质提高,我们的优质果完全不愁销售。”宜宾市屏山县叙屏专合社理事长田玉英高兴地说道。

7月14日,2022年中国·屏山茵红李产销对接云推介会在全国最大的茵红李种植县屏山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屏山县委、屏山县人民政府主办,屏山县农业农村局、屏山县宇客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办。
“我已经连续5年在屏山采购茵红李,今年采购约620吨,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在抖音、微店上进行销售。”客商代表余水清告诉记者,今年屏山茵红李品质较往年有所提升,虽然价格普遍偏高,但仍然很受外地顾客喜爱。
但在几年前,屏山县茵红李也曾因个头小、品质参差不齐,出现滞销。三年来,借着东西协作的东风,通过海盐专家+本地专家的模式,在全县创新推广“六统一”模式,包括统一品种品系、统一栽培管理、统一植保防治、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农资配送(农药包装物回收)、统一分级包装,逐年对全县12万亩茵红李基地进行标准化改造,并着力发展有机茵红李,已落实百余个有机茵红李试点基地。目前,屏山茵红李已获得有机产品转换证书,正积极创建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

“我们专家组在前三年工作基础上,深化屏山茵红李全产业链转型,重点建设万亩茵红李高品质基地,引领全县12万亩茵红李产业高质量发展。”嘉兴市海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专家王金良介绍,今年,专家组紧紧抓住‘高标准基地’‘高品质茵红李’‘高效益回报’三个关键词,发挥好山海情合作社作用,开展生产作业、劳务协作、信息技术、产品促销、农资配送、文化赋能等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加快向现代农业结构形态演进。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帮助果农大幅度增收,加快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步伐。在海盐专家组的帮扶下,还创新建设了屏山县“茵红李+林下白鹅”数字化智慧物联网集成系统,数字化手段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模式深度融合,实现“精准化生产+可视化管理+电商化销售+程序化物流+智能化决策”。此外,还开展茵红李田园综合体景观规划设计,启动以农业选品、客商留驻、游客采摘、亲子郊游、科普学习、党建宣传、农家餐饮、特色民宿等一体化服务。
“屏山县紧紧围绕‘绿色、生态、有机、富硒’的发展理念培育特色农产品。”屏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屏山县着力从茵红李基地提质增效、从中间环节搭建链条、从销售终端拓展市场,构建起茵红李全产业链条。今年,屏山县已建立起水果交易中心及冷链仓储物流网络。就在前不久,屏山茵红李智慧产业园开园,4个大中型交易中心、350余个冻库同时投入使用,总库容约6万立方米。茵红李全面上市后,产业园将统筹调配上百辆冷链物流车,在保证果品新鲜度的前提下,实现错峰销售,提升鲜果供应能力及品质保障能力。
据悉,2022年屏山茵红李种植面积已超过12万亩,预计总产量近11万吨。
下一步,屏山县将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健全茵红李产业完整链条,拓展果品贮藏、包装、营销、加工等配套产业,并不断注入“李子”文化,借助“李花节”“李子采摘节”等农文旅品牌活动,让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