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6日电(吴平华 周燕 )“田书记,你在办公室没有,我有个事情想给你报告。”突然接到和平村原副主任周某的电话,珙县王家镇纪委书记田文利十分意外。
“有啥事情你就说吧。”田文利不动声色的回答。
“我....就是...我...电话里说不清楚,我还是想当面给你说。”周某言语慌乱、支支吾吾。
感受到周某的欲言又止,田文利意识到事情“不妙”,赶紧回复道“那你来办公室找我吧!”
不一会儿,周某就气踹嘘嘘地出现在镇纪委办公室,二话不说就拿出一叠百元大钞放在镇纪委办公桌上,田文利还没反应过来,周某就迫不及待的解释:“田书记,去年的油菜补贴我多领取了3300元,今天来主动退给镇纪委。”
周某一系列举动让田文利倍感疑惑,这油菜补贴的案子是去年查办的,周某为何现在来退款?捋了捋思路,田文利便不慌不忙地和周某聊了起来。
“你虚报了多少亩种植面积?是怎么申报的?”
“我当时还在任和平村村委会的副主任,在申报油菜补贴时,就利用职务便利多申报了22亩。”
“那你怎么现在来退钱呢?”
“之前你们在长埂村举办了一次问廉院坝会,对虚报冒领油菜补贴的事情进行了通报,我就意识到了自己的违纪行为,所以今天来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周某面带愧色的回答。
在了解事情的详细过程后,王家镇纪委立即成立核查组,对周某主动交代的问题进行核查。核查发现,周某确实存在虚报冒领油菜补贴资金3300元的问题,目前已对其立案审查。
周某所指的问廉院坝会,是2021年12月珙县王家镇纪委在长埂村举办的“阳光问廉”进村社活动,主要对长埂村三名党员干部虚报冒领油菜补贴的事情进行通报曝光,并对全镇村组干部开展警示教育的一次实践。
那这个“阳光问廉”活动是如何由来的呢?这还得从一个举报电话说起。
“邓某和李某两家人只种了一点油菜竟然领取上万元的油菜补贴……”2021年6月,珙县王家镇纪委接到这样一个举报电话。
镇纪委负责信访受理工作的小周一开始也觉得是群众“胡编乱造”,直到在“掌上村财”公众号的惠民惠农资金发放名单里,确认了邓某、李某领取金额共计有5.031万元,才觉得这事儿不简单。
这还真和举报的内容相符,那邓某、李某是如何“瞒天过海”的?带着疑问,镇纪委直接找到了当事人李某,并向其出示“掌上村财”中的油菜补贴发放详情。
“第一笔0.065万元是我种植油菜得的补贴,第二笔4.251万元是村支部书记沈某、副主任王某和我商量后虚报冒领的……”李某面露难色的解释。
随即,镇纪委又找到支部书记沈某。“李某那笔4.251万元的补贴是我们商量之后虚报冒领的,邓某那笔0.78万元的补贴是我用她的名义虚报冒领的……”沈某坦言。
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终于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因虚报冒领油菜补贴等行为,沈某、李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王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王家镇立即举办“阳光问廉”院坝会开展警示教育,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近年来,珙县纪委监委聚焦“惠民政策查询、监督信息归集、公示流程监控”等系列功能,依托大数据、信息化优势,探索村级事务“双线”监督模式,让群众通过线上查询、线下对比方式,实时监督村级事务及惠民惠农政策执行情况。
目前,全县纪检监察组织通过“掌上村财”监管平台处理问题线索22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人,采取组织措施20人。
“虚报冒领油菜补贴折射出基层党员干部纪法意识淡薄,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村级事务‘双线’监督模式,强化对村级‘一把手’的监管,从严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源不断‘廉动力’。”珙县纪委监委负责人如是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