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长宁:群众垂钓误捕长江鲟 渔政部门及时放流
2022年07月28日 11:4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8日电 (吴平华 宋成均 张宝林)27日,宜宾市长宁县畜牧水产中心接到群众电话报告,称其在长宁河开佛段垂钓时,捕到一条与众不同的鱼,觉得可能是保护鱼类。

就地保护长江鲟。宋成均 摄
就地保护长江鲟。宋成均 摄

  渔政部门工作人员赶到时,村民已将误捕的鱼进行就地保护。

误捕的鲟鱼体长53厘米。宋成均 摄
误捕的鲟鱼体长53厘米。宋成均 摄

  “我们捕捞起来一看色泽不好看,是什么鱼也从来没见过。”村民宋学海说,自己很少钓鱼,今天和朋友李代云没事就一起来一人一杆垂钓,没想到半个小时左右就把它捞起来了。

  “我们给巡护员打了电话,一会儿他们都来了。”村民李代云表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修复渔业资源是每位公民的义务,他们在茶馆酒店都在交谈如何做文明的垂钓者,发现不文明垂钓行为时要及时制止,也有专门的人员来给他们宣传捞到不熟悉的鱼怎么办等。

及时放流。宋成均 摄
及时放流。宋成均 摄

  这条被村民误捕的鱼体经测量长53厘米,身体呈梭形,背部粗糙,背鳍上的骨板明显,皮肤遍布颗粒状细小突起。经渔政人员现场辨别,并拍照请四川省水产研究所专家鉴定,确认这尾鱼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

  “我们怀疑这条鱼是从长江里面逆流而上,无意之中到这个水域的。”长宁县畜牧水产中心水产专业技术人员李奇表示,虽然没有在长宁河进行任何关于长江鲟幼苗的人工放流,但长宁河作为长江一级支流,和长江是相通的,长宁河开佛河段的下游就是长江上游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河段。

  经工作人员现场检查,这条被误捕的长江鲟体表无外伤,体征活性高。随后,工作人员用淡盐水对其进行消毒后,及时放流。

  渔政部门提醒广大钓鱼爱好者,一旦发现不能识别的动物特别是疑似国家保护动物都应主动向渔政部门报告,以便渔政等部门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或救护。(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