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5日电 (单鹏)“局与道——2022年第五届致同论坛暨成都企业新机遇论坛”24日下午在成都举办。本次论坛就中国经济形势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企业高质量发展、成都资本市场新机遇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助力成都企业把握产融结合新机遇、捕捉金融活水新动能。

据悉,该论坛由致同中国主办,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为支持单位。当日论坛上,致同首席合伙人李惠琦在致辞中表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以金融活水滋养实体经济、推进产融结合,已成为培育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2022年,成都新增上市公司创历史纪录,企业的融资机遇逐渐显现。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多重因素冲击下,国内企业未来如何发展是当下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特邀副会长、国务院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在演讲中建议,企业要将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和创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以吸引优秀人才,提升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企业还须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打造数字化企业,培育新竞争力,并通过增强筹集资金的能力和水平,为创新研发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当日论坛还就生物医药投资、“双碳”时代下能源产业布局进行探讨。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表示,中国生物医药医疗行业正蓬勃发展,投资机会很大,抗体、疫苗、基因治疗等是资本关注的热点。目前行业在靶向药、基因编辑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需要较大体量的资金支持,未来还需更多长期融资以支撑技术创新发展。
清华大学教授潘伟在演讲中表示,我国能源大部分在西部地区,向其他地区输送导致物流成本高、经济效率低下,需加快产业调整,将高耗能企业向资源富集区转移。同时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生产绿色低碳产品,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推进清洁生产与煤炭低碳化利用,并通过植树造林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打造绿色碳中和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