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自贡富顺:抗高温斗伏旱 保供水保用电保安全
2022年08月25日 12:2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5日电 (刘刚 严坤)自贡市富顺县今年出现历史罕见的高温热浪天气,全县绝大部分地区出现伏旱。面对严峻形势,富顺县委、县政府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时时放不下心”的责任感,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群众供水用水、供电用电安全,坚决打赢抗高温斗伏旱攻坚战。

  防旱抗旱 保障供水用水安全

高温下巡检(富顺融媒 供图)
高温下巡检(富顺融媒 供图)

  近日,富顺县富洲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富顺县板桥供水有限公司,同时发布了关于童寺片区、板桥片区高温期间供水保障的应急通知,决定对供水区域实行限时供水,提醒各用水户在供水期间做好储水准备,注意节约用水。

  据富顺县水务局相关人员介绍,由于近期持续高温天气,致使用水量激增,部分中心水厂长期超负荷运行。为避免供区供水不足造成长时间停水,尽力保障群众用水需求,全县分区域启动片区高温供水保障应急方案。

  今年7月以来,富顺县遭遇连续高温和干旱天气,降雨和主要江河来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为近年最严重伏旱。根据当前的旱情趋势和抗旱减灾形势,按照《四川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规定,全县决定启动四级抗旱应急响应,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通知》,并从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用水、科学调度农业生产用水、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信息收集等方面做出部署安排。

  同时,为保障供水用水,该县各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合力。水务部门抓好水源调配,做好供水管理,加快实施水毁工程修复;农业部门科学组织农田生产管理,查苗补缺,灌水保苗,指导受灾农户增种改种,督促提灌设施维修维护;气象部门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加强旱情监测、分析,及时准确提供气象信息服务,抓住有利时机实施人工增雨;各镇乡(街道)加大抗旱资金投入,积极寻找水源、科学调配,坚决杜绝出现大面积干旱,确保人畜饮水、农业生产安全。

  高温护航 保障供电用电安全

连夜抢修(富顺融媒 供图)
连夜抢修(富顺融媒 供图)

  “35千伏意高线负荷多少?做好电网设备运行数据收集,向相关单位及时通报情况。”8月23日晚上,在国网富顺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大厅,调控中心负责人钟奎一边了解当前电网负荷情况,一边安排开展相关保供电工作。

  近日,国网富顺供电公司接到跳墩提灌站设备不能用电的反映求助,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收到抢修保电命令后,冒着高温第一时间赶到故障现场。服务队队员现场认真检查配电设备,发现故障及时排除,经过4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排除了用电故障,抽水泵房恢复正常运行。

  据国网富顺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8月21日零时,四川省启动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响应后,公司积极应对电力供应紧张形势,严格执行企业让电于民用方案,加强宣传协调,推进主动错峰用电工作。公司安排了专人24小时对有序用电客户负荷监测,配合政府主管部门上门督促企业停产且只保留保安负荷,累计出动120人次参与负荷监测和上门督促工作,停产工业负荷38MW,全力以赴保安全、保民生、保重点,尽最大努力减少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的影响。此外,公司多次开展“零点”行动,积极处理电网缺陷,共出动抢修人员6312人次、抢修车辆1546台次,全力以赴确保电力可靠供应。

  倡导节能 众志成城渡难关

 及时处理故障(富顺融媒 供图)
及时处理故障(富顺融媒 供图)

  “大姐,现在天气炎热,家里冰箱、风扇、空调等用电较多,不仅要节约,还要注意用电安全……”连日来,富顺县板桥镇新华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积极开展“迎峰度夏”节约用电宣传活动,旨在积极营造节约用电的良好氛围,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和电网安全稳定正常运行。

  活动中,社区党员干部耐心向群众讲解节能常识,并通过向群众发放节电宣传资料,号召群众积极向亲戚、邻里等身边人传达节能节电意识,自觉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同时,党员干部们走进辖区商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解节约用电对经营的益处,劝导商户关闭非营运用电、减少耗电量,引导商户绿色环保经营、让电于民。

  “在能源有限、无法新增的情况下,节能降耗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富顺县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在节约用电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助力保障民生用电需求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力督导开展公共机构迎峰度夏节约用电工作。目前,富顺县正全力以赴保安全、保民生、保重点,尽最大努力减少极端恶劣天气对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影响,坚决打赢抗高温斗伏旱攻坚战。(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