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0日电 (巴丹)近日,自四川阿坝马尔康市疫情暴发以来,马尔康市公安局成立一支特殊的抗疫队伍——马尔康市追阳流调溯源转运专班组(简称专班组)。他们担负起筛查追踪马尔康市内“阳性人员”的艰巨任务。连日来,他们化身与病毒赛跑的“追阳人”,日夜奋战,与疫情赛跑,抢时间、拼速度,及时追溯疫情根源,只为阻断疫情蔓延。

流调溯源:为民众健康筑牢一道道防线
“您好!我是疫情指挥部的流调人员。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向您了解一下您近日的活动轨迹,请您予以配合”“您最近到过哪里?接触过哪些人?”“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有哪些?”“请您再想一想。”“请问您家里都有哪些人?”“确实没有了吗?”这样的问话是专班组工作人员与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日常问话。
完成电话调查,但工作还远没有结束,后续还要汇总调查信息,撰写流调报告,核实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触者的信息等工作,所有工作都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做到科学严谨。

“追踪‘阳性人员’这项工作,很多人并不了解,这项工作难度相当大,工作内容十分复杂。”专班组成员、马尔康市公安局干警铁不丹告诉记者,一旦发现1例确诊病例,专班组就要做到“三落’”——落地、落人、落号,即第一时间落实“阳性人员”途经的每一处具体场所,然后通过工作确定他(她)接触过的每一个人,再派专人与每一个“密接者”“次密接者”取得联系,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流调溯源是与病毒赛跑的艰巨工作。连日来,专班组队员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承受着通宵达旦的工作和超负荷的任务,以及在风险区域作业面临的风险等重重压力。
“‘追阳’就要争分夺秒,只有跑在病毒前面,才能切断传播链条,争取更多时间。”说起连日来的“追阳”经历,专班组成员、马尔康市公安局干警欧阳军说,他和同事们以破重案的要求,每天抽丝剥茧般梳理上万条流调信息,直至找出每一名密接者与次密接者。
疫情通告里一两行字的背后,往往是一份份少则几页、多则几十页的流调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每一秒的轨迹都被再三调查核实。对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追踪、数据分析,确保做到应查尽查,应排尽排,不放过任何一条可疑线索,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着关键性技术支撑,为民众健康筑牢一道道防线。

无怨无悔:用坚韧和奉献守护康城平安
随着疫情防控升级,对新冠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工作,任务量越来越大。所有流调人员夜以继日,坚守流调现场。
专班组成员、州疾病防预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齐颜凤和刘浪表示,一个阳性病例要有几十个电话流调的过程,所以任务量特别大,同时时间也特别紧,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
“自本轮疫情发生到现在,没有睡过一晚的安稳觉,没有换洗过一次衣物,通宵达旦地工作就是家常便饭。”刘浪说,接到马尔康出现疫情的消息后,刘浪赶回马尔康并加入了专班组,几个昼夜以来一直随专班组默默坚守马尔康市疫情防控一线。

“8月31日,我第一次去筛查阳性人员,路过卡点的时候,看见老婆在值守,但因为有任务在身,来不及打招呼,按了一下车喇叭,就去现场了。”专班组成员欧阳军说。
专班组成员、马尔康市公安局干警杜朝华介绍说,专班组刚组建的时候,专班组队员甚至还不知道怎么使用防护服,只经过十多分钟的急训,队员们就冲上了“追阳”一线,因为第一次使用防护服,专班组队员受了很多“罪”。“因为防护服很难脱掉,我们只有把工作干完了才敢去吃饭,经常晚点吃饭,口渴的时候也不敢喝太多的水,因为怕中途需要上厕所。”杜朝华说。
不仅如此,专班组还会遇到意料之外的困难。9月3日凌晨,专班组接到民众来电称,自家孩子被困房屋、请求帮忙。接到电话后,专班组立即派人前往其家中,原来一名7岁小女孩的父母被隔离后,小女孩独自一人被困在家中无人照料,当晚专班组队员就将小女孩转移至隔离酒店并安排专人陪护。
马尔康市追阳流调溯源转运专班组的“战士们”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与病毒赛跑,守护马尔康的平安,用平凡点滴守护岁月静好,马尔康将因有无数个像专班组一样“闪着光的队伍”而战胜疫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