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探讨文艺评论和沉浸式戏剧新发展
2022年11月16日 19:4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6日电 (唐倩)16日,四川省文艺评论(成都大学)基地揭牌仪式暨“光”系列之《微光》创评研讨会在成都大学举行。现场,来自文艺界、评论界、教育界人士的各大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探讨了文艺评论和沉浸式戏剧新发展。

  现场,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刘建刚,以及成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小军一起为四川省文艺评论(成都大学)基地揭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直言成立四川省文艺评论(成都大学)基地的目的,“就是要将文艺评论家协会的组织资源优势与高校的学术资源、评论资源、师生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把四川的文艺评论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当前,全国文学艺术评论发展势头强劲。成都大学副校长杨玉华表示:“会进一步团结四川文艺评论队伍,服务四川文化艺术发展,结合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自身学科专业特色,与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打造一个凝聚文艺评论家、工作者、教育者的团结实干阵地,从而肩负起文化自信、民族复兴、引领风尚、面向世界的川派文艺评论队伍的建设任务。”

 成都大学副校长王小军 (左)与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刘建刚(右)为基地揭牌。(魏扬 摄)
成都大学副校长王小军 (左)与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刘建刚(右)为基地揭牌。(魏扬 摄)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中国戏剧学院教授边文彤,以及来自四川、甘肃、河南、广东等地的文艺评论界人士,也通过“线上+线上”的形式,祝贺四川省文艺评论(成都大学)基地的成立。

  文艺评论来源于文艺作品。基地成立仪式后的“光”系列之《微光》创评研讨会上,《微光》主创团队宋军、潘乃奇、聂鑫、焦阳,分别分享了这一文艺作品的创作故事。据成都市京剧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宋军介绍,《微光》是一部将京剧与时下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沉浸式演出相结合的沉浸式戏剧,讲述了一群怀有远大抱负的青年追求理想的故事。

  “我们一直在关注当前大学生喜欢哪些文艺作品和表达方式,发现他们对玩密室、剧本杀的喜爱后,就开始思考如何把我们擅长表达的内容与他们喜欢的方式结合,于是诞生了这部沉浸式戏剧《微光》。”潘乃奇表示,“我们会利用这种新潮的表达方式继续讲述更多正能量的感人故事,去塑造更多可敬、可爱的艺术形象。”

 沉浸式戏剧《微光》总编剧、总导演潘乃奇。(魏扬 摄)
沉浸式戏剧《微光》总编剧、总导演潘乃奇。(魏扬 摄)

  李明泉率先肯定了《微光》作为沉浸式戏剧对四川文旅发展的意义。“这是一部带有体验式艺术的文旅融合项目,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观众沉浸式投入、亲身体验、去了解、去认识我们中国,特别是四川的现代历史和红色背景,像一个火种一样,散发出光辉灿烂的光芒。”

  傅谨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表达了对《微光》的认可。他从戏剧教育角度,谈到了观众在沉浸式参与戏剧时所获得的体验是独一无二的。“沉浸式会让他产生强烈的情感激荡,这跟在观众席上做一个旁观者去看不一样,沉浸式戏剧会带给观众更神奇的感受。我相信沉浸式演出很有前途。”傅谨说。

  著名编剧张勇则称赞《微观》总导演、总编剧潘乃奇很有冲劲,她认为“游戏的沉浸式体验对艺术创作有所启发,《微光》这部剧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边文彤表示,“我非常期待这个戏能够成为一个文化现象,能够带给当代热爱戏剧和戏剧创作的人们更多的思考,就像一个微光,点燃更多热爱创作的人。”

  据悉,继《微光》之后,“光”系列第二部作品《曙光》,计划将于今年12月跟观众见面。(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