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绵阳涪城公安以派出所高质量发展筑牢社会治安平安墙
2022年12月03日 12:1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3日电 (陈乐)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涪城区分局通过“内挖潜力强根基、巧借民力强治理、智慧赋力强发展”举措落地,持续发力推深推实推高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以派出所高质量发展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内挖潜力强根基,该分局以“精机关、强基层”硬性举措实施,推动内部挖潜落地,全面落实新招录、考调的民警一律到派出所工作两年,精简机关11名民警充实到基层派出所,全区14个运行派出所共配备民警201人,占全局总警力的49.6%,其中社区民警86人,占派出所总警力的42.7%,城区8所、农村6所共配备辅警289人,实现警力优化配置达到1:1.5和1:1标准。不断优化警务运行机制,8个城区派出所全面落实“一室两队”,有力推动建立“室引领队”的派出所勤务运行机制,加强每日治安警情收集、汇总、分析,与社区网格融合,同巡特警联勤联动、巡防互补,6个农村所实行“一警多能”,所长包区、民警包片、辅警包村,形成了“打防一体”的综合勤务模式。

  巧借民力强治理,该分局持续推进派出所所长进镇(街道)党政班子,社区民警进社区(村)“两委”班子,不断强化社区警务与社区党务、政务、事务的深度融合。在城市社区按照“1+2+N”配齐配强警力,农村按照“1+1+N”配备警力,建制调整后的53个村配备辅警53名,健全“一村一辅警”人员配置和工作机制落地,由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和平安志愿者等组成的社区警务团队扎根社区,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推动派出所警务工作重心前移到社区。在城厢街道试点培育了该区首个平安类社会组织“民安小单元认领志愿服务中心”,搭建公益平台,发动社会群防群治力量,积极参与认领平安建设小单元相关工作,深度参与社区治理。依托涪城“平安共同体”,组织发展社区网格员、“红袖标”“涪城义警”“涪城卫士”等可组织、可依靠、可调动、可利用、可管理群防队伍1300余人,有效吸纳“涪城清洁联盟”“涪城好房东”“老兵服务队”“和事佬调解队”等为代表的群防群治力量900余人,立足青义大学城集群发展,充分借力专业领域优势,建立“警校联盟”治理模式参与共建共治,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治安防范、信息收集、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社会治理工作,共同维护辖区良好治安环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智慧赋力强发展,该分局以城郊智慧所建设为试点,运用人工智能,建成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依托可视化、扁平化勤务系统和市局平台,建立起指挥调度高效、巡逻防控精准、打防管控优质、内部管理细致的警务勤务机制,推动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完善所队一体化作战机制,强化对派出所警务工作的指导和支撑帮助作用,为派出所高质量发展起好示范引领。在工区派出所辖区的“1958”城市新中心,建立全市首个平安智慧商圈警务室,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原则,优化人力资源,整合视频监控,拓宽信息渠道,创新配置“警民平安呼”“商户平安锁”“周界平安哨”等技防设施,完善街区立体防控手段,形成了“街面有警、空中有眼、室内有岗、盲区有哨”的警商联勤、警民联动基层治理新格局,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和支持。深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针对性采取调处解决措施,确保矛盾风险“稳控在基层、化解在当地”;依托智能化、信息化平台,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首推异地身份证“全城通办”等“6+2”便民措施,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有力提升了公安机关社会满意度。(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