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9日电 (记者 张浪)记者29日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四川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3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总数位居全国第三、西部地区第一。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毅在会上介绍说,今年11月,生态环境部对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了命名。这一批,四川省命名数量高达12个、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有10个市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它们分别是:巴中市、成都市双流区、郫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广元市青川县、眉山市丹棱县、宜宾市长宁县、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乐山市沐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被命名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11月29日,四川省政府命名了第二批16个省级生态县,分别为:成都市青羊区、成华区、绵阳市梓潼县、广元市苍溪县、遂宁市蓬溪县、乐山市犍为县、南充市阆中市、宜宾市南溪区、雅安市芦山县、阿坝州理县、茂县、黑水县、甘孜州康定市、丹巴县、雅江县、道孚县。
据介绍,四川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已形成坚持高位推动、强化规划引领、夯实创建基础、注重统筹推进、严格考核验收等一系列具有四川特色的工作做法。四川印发实施《四川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等,各级党委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多部门协同发力。专业科研机构参与编制创建规划,并将规划是否全面落实作为验收的重要依据,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等协同推进。坚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与绿色产业转型、污染防治攻坚、绿色消费方式转变、生态价值转化、乡村振兴等相结合,将生态环境案件、安全生产事故、生态红线、耕地红线作为“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严把环境质量关、民生改善关,对环境污染治理不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严重滞后,对事关公众切身利益、群众反应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处置不力等,坚决不予推荐。
目前,全省各地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热情不断增高、命名数量逐年递增、创建梯队基本形成,四川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已经实现由个体示范向区域整体推进转变。
下一步,四川将继续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推动示范引领、巩固提升,坚持严格标准、有进有出,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四川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