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6日电 题:资阳乐至:加速现代化建设 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 吴平华
“我们的订单已经排队到5月了,工人们元旦假期也都在加班,争取早日交付排队的订单。”元旦上班的第一天,在四川福兴杭萧装配式建筑制造产业园里,四川福兴杭萧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高兴地说。
优质企业集群落地乐至 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3日,在位于资阳市乐至县的四川福兴杭萧装配式建筑制造产业园内、几千平方米的大型生产车间里,整齐地堆放着各类生产所需的板材,大型生产线上,焊接的火花最引人注目,近百名工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
在位于乐至县天童南路的一品天下•乐至城市会客厅的建设现场,临街的一期商业体已修建完成,现场相关负责人告诉媒体“我们已经符合经营的条件了,将于今年6月进行试营业”。
据悉,2022年,乐至新签约诚宇新材料包装、扬锦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33个、总投资138.2亿元、居全市第3位,新开工福建奋安铝业西南基地、红利来智能终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79个,一品天下·乐至城市会客厅、现代蚕桑产业园等68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深圳博耀精密电子生产基地、晶亿鞋业产业园等17个项目竣工投用,上海韵达(四川乐至)电商物流园在建标段主体完工,东方广厦绿色环保模块化房屋生产项目1月签约2月落地、仅投产6个月即实现产值近亿元,星马重工建筑类机械制造项目开工建设仅半年即实现试生产,秋千王国文旅项目9月竣工10月投入运营、单日游客接待量最高达1.7万人,杭萧钢构4月投产、11月升规,中国五冶生产基地当月入驻、当月投产。

资阳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锚定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目标,坚持“同城突破、产业支撑、城乡融合、改革创新”,对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阳新篇章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资阳市委全会部署多处体现“乐至元素”,特别是支持乐至建设成渝主轴智慧物流集聚区、成渝中部智能制造承载地,赋予了乐至新的发展定位,充分体现了市委的重视关心和殷切期望,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决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乐至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四川省委、资阳市委决策部署,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成资同城化为战略支撑,围绕“三区三城”总体方向,聚焦建设“成渝主轴智慧物流集聚区、成渝中部智能制造承载地”产业发展定位,以“联动成渝、两轮驱动、两化互动、城乡融合”为总抓手,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乐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建设成渝主轴智慧物流集聚区、成渝中部智能制造承载地,实现在成渝中部追赶跨越、加速崛起的目标。建设成渝主轴智慧物流集聚区,以“物流+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大力发展智能化快递快运、电子商务、冷链仓储、结算服务等主导业态,为成都、重庆两大核心城市提供高效便捷、优质实惠的物流和保供服务。建设成渝中部智能制造承载地,就是要积极配套成渝两地汽车、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重点发展智能终端制造、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智能农机装备、智能家电、智能纺织等主导业态,逐步形成在成渝中部具有竞争力和辨识度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联动成渝、两轮驱动、两化互动、城乡融合”总抓手,紧扣乐至县情实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战略考量,四者相互促进、互为依托,共同构成推动乐至现代化建设的主攻方向和具体路径。联动成渝,充分发挥地处成渝之间、位于成渝主轴的区位优势,用好内联外畅、高效便捷的交通优势,抢抓持续利好、多重叠加的政策优势,以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产业发展的协作配套、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来联动成渝,抢占成都、重庆产业转移和非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等先机,融入主干极核、做强县域经济,真正把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现实。
多举措加快推动改善民生 让人民更加幸福
“我们抓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更高品质的生活,老百姓感受最直观、期盼最迫切、真正最需要的还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中共乐至县委书记文勇说,今后在着力实现9大突破的同时,统筹抓好改善保障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护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让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发展和安全相得益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抓好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发展,加快乐至中学玉龙校区项目建设,推动第三幼儿园、城西小学城北校区新建教学综合楼、吴仲良中学新建教学综合楼竣工投用,确保新增公办学位2440个。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综合体项目、乐至县第四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抓好民生保障改善,完善落实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措施,开展“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严格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县、乡、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力争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0%,80%以上养老机构达到国家标准。
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开展重点流域水质稳定达标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城镇“污水零排区”建设,着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确保4条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水质在全省排名提升位次,空气优良天数率保持全市第一。(完)